从孩子出生,到他4岁能够开始学习钢琴之前,家长们还能做些什么?许多家长能做的,除了给他多放一些古典音乐的CD ,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听是很重要的,让他在生活里处处感觉到音乐的存在很好,但只做这个未免有缺憾。在孩子弹出第一个音符之前,我们应该做的有很多。这点,其实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但需求有了,供应暂时还没有很好地跟上配套,所以,家长们难免有着急的感觉。
这种着急,我很能理解。在国内,我经常去各个城市的钢琴学校给老师们做培训,感受很深的一点,是我们缺少好的亲子音乐课程。不是我们不需要,而是需要,但没有。我曾经简单地尝试过滚球游戏。“1、2、3”,我用三拍把球滚给对面的小朋友,“1、2、3”,再让孩子用同样的节奏把球滚回来。这个游戏的过程,就是对孩子节拍和速度反应的训练。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而且,他们越玩越上瘾,对节奏的掌握也越来越熟练。
在国外,这类成熟的亲子音乐课程有很多,它的内容包括:孩子和妈妈一起唱、滚、跳、走;母子一起听录音;一起玩有节奏的音乐游戏等,非常轻松有趣。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既是亲子活动又是音乐教育。比如,放一个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小朋友分辨,这是大象叫的声音还是蛐蛐、小鸟叫的声音。大象的声音低沉又缓慢,蛐蛐的声音比较急促,而小鸟的叫声则清脆婉转,从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声音开始,让他对声音轻响、高低、快慢、音区表现有基础的认识。慢慢地,我们可以反过来教孩子们联想。像小动物的叫声,往往是和轻快的节奏连在一起的,而大型动物的叫声则比较沉重。钢琴上左手低音区的音,我们可以说这像老虎在走,让孩子对声音的表现有一个基础的认识。音乐教育不光是听,也可以在运动和游戏中进行。比如上面提到的滚球游戏,简单的拍击动作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轻、响、快、慢,这些正是将来他在琴键上最需要掌握的感觉力。
在等待音乐培训机构提供这类课程之前,家长们也不要闲着。至少,你可以带他去看哥哥姐姐怎么弹琴,去乐器城逛逛,对钢琴有初步的认识,也可以多认识一些其他的乐器:什么是钢琴?什么是小提琴?什么是圆号?以加深孩子对音乐世界的熟悉和理解。不要到学琴的这一天才看到钢琴,才亲耳听到钢琴发出的声音,才看到有人示范弹琴。想想看,在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等到长大后开始学习电脑的时候,会碰到很多困难,上手也慢。但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看到大人用电脑,有熟悉感,学电脑的速度非常快。钢琴和电脑虽然是不同的领域,但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方式在某方面是相通的。琴童小词典:0~3岁,音乐早教黄金期研究表明,0~3岁是孩子的音乐早教黄金期,特别是1岁以前的孩子,因为视力发展不完善,而听力相对优先发展,所以,听觉成为他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时期内,在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开发智力、稳定情绪都大有好处。
一提到胎教音乐,莫扎特几乎是全世界通用的选择。为什么是他?这当然不是胡乱选的,并非因为莫扎特是神童,就要给未来神童们听他的曲子。而且,不仅仅是胎教音乐,对刚开始学钢琴的孩子来说,莫扎特的曲子也是应该经常听的。因为他的作品,旋律性非常明显,和声非常和谐。它有着出色的韵律、曲调、频率、节奏,并且,纯净而简洁,最适合孩子启蒙时听。相反,贝多芬晚年的曲目就有点激烈,比如第五交响乐章中的“命运在敲门”的主题,贝多芬想表达的那种情绪孩子怎么会懂呢?当然,莫扎特不是唯一,其他的作曲家也有不少曲子适合胎宝宝听,比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就是非常经典的胎教音乐曲目。
伊利诺伊大学医疗中心曾经进行过一个试验,结果发现,莫扎特的音乐,每30 秒有一个频率高峰,而大脑中枢神经的许多功能运行,频率也是30 秒左右。也许,这能解释“莫扎特效应”的存在。
话说回来,不管听不听莫扎特,音乐胎教所选用的曲目,一定要是专业人士鉴定过的。爸爸妈妈不要依据自己的喜好乱选。就算是正规出版的音乐胎教教材,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它是否旋律优美让人心情放松?它是否有舒畅的节奏?它所体现出来的情绪是否明快、温暖?如果有一点不符合也要放弃,宁可错过,不可错听。
琴童小词典: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是指个体在聆听莫扎特奏鸣曲后立即显现在视觉空间推理测验分数上的提高。在儿童教育领域,一些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听过莫扎特音乐的孩子,大脑活动增强,思维更敏捷,行动更有力,性格更开朗。虽然目前没有非常权威的数据能够证明莫扎特效应,但绝大多数教育专家都认为莫扎特音乐出色的韵律、曲调、频率、节奏和它的简洁与纯净,对于开展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是非常适宜的。
钢琴亲子早教课让孩子走进音乐世界一边寻找合适的亲子音乐一边寻找合适的亲子音乐课程,一边通过日常生活把音乐教育点滴灌输给孩子,父母的积极姿态会帮助孩子,让将来的 他们拥有真正的音乐人生。
我在外企做主管,重大的项目我们会有非常完整的计划,从前期的市场调查到后期的客户回馈分析,这样事情做起来才有据可依,执行出来的效果分析起来也能够一一推导出是哪个环节起的作用,下次做类似的项目还可以参考。
在孩子学琴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也应该参考工作方式,制定一个全盘计划。从孩子出生到他真正上琴之前,要有一个系列的培训课程。总不能让一个从没见过钢琴的孩子去上钢琴课吧,在那之前我认为有很多事要做。但,我困惑的是,究竟要做什么呢?制定营销计划我有经验,毕竟隔行如隔山,在学钢琴这方面我懂得不多,不过,根据常理推测,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些相关的音乐入门课程、游戏,还有一些有关钢琴的介绍,听老师讲讲音乐家的小故事,通过唱儿歌来培养小朋友基础的乐感这些,为此,我注册了不少英文的音乐教育网站,发现这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很多著名的教育网站还有自己编制的教材,但它毕竟在国外,在国内,这方面的东西特别缺少。我在北京问了不少亲子中心和音乐培训学校,都说没有这种课程,只是建议家长在家里多给他放放古典乐曲什么的。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多给他听听钢琴曲。其实很着急的,这种空着急有办法解决吗?
1.肖邦的《流畅的行板》
经典的钢琴演奏曲目,抒情而俏皮,是肖邦作品中广为人知的钢琴小品,即使只有几分钟余暇,听听也会非常享受,是相当不寻常的设计,但在《流畅的行板》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却又如同肖邦其他的钢琴小品一样美妙无比。
2.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恬静、优美的旋律犹如一首缓缓读出的诗,深沉的母爱非常具有感染力,对准妈妈来说特别具有意义。
3.莫扎特的《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的安详音色能够瞬间安抚急躁的心情,让妈妈和胎儿都平和安静。
4.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从第一主题的美妙情趣的慢板,到精彩优美的第二主题,再转为明快而活泼的第三主题,极具欣赏性,而且相当能够调动聆听者的情绪。
5.巴赫的《小步舞曲》
活泼明朗的快节奏,让心情情不自禁地好起来,圆润饱满的氛围非常适合准妈妈聆听。
6.舒伯特的《小夜曲》
甜美的情绪回荡其中,少女的初恋美感通过音符表达出来,是非常愉悦又动听的节奏。
胎宝宝为什么喜欢听莫扎特
为什么很多的胎教音乐是莫扎特,而不是贝多芬或其他音乐家的曲子?也许一些细心的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难道胎教音乐不能随便听吗?胎教音乐的选择,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胡乱听还不如不听。
知道自己怀孕了,高兴完了立刻就拉着老公去买胎教CD,我平时就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也一定要把这种美的享受从小就带给我的孩子。结果老公开车带我逛遍了所有的唱片行和购物中心,发现十家里有十家推荐的都是莫扎特!天哪,我觉得莫扎特当然很好,但真的有这么压倒性的优势吗?我自己更喜欢李斯特、勃拉姆斯的作品,家里的CD也以他们俩的为多。为什么所有的胎教中心都推荐莫扎特,这有什么讲究吗?
我在网上查了,也发现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的说法,但我并没有找到什么特别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只是通过现象总结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虽然愿意为孩子多听听莫扎特,但如果能两全其美岂不是更好?从道理上来说,胎教音乐不是只要旋律动听,让人心情愉悦放松就可以吗?要不然,难道在莫扎特出生之前,所有的准妈妈都不听音乐?像我有个朋友,她喜欢听民乐,怀孕期间听的都是古琴曲,也听得很开心啊。孩子出生以后虽然没表现出什么音乐天分,但至少健康活泼又可爱,我能不能按自己的喜好选胎教音乐?
准备怀孕的时候,我们已经特别注意,除了坚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外,听音乐都专门听节奏明朗能让情绪愉快的。等怀上孩子后,老公更是把家变成了一个处处皆有音乐的地方。为了照顾我呼吸新鲜空气,还专门在家里的小花园安装了草地音箱。我从怀孕4个月开始,每天早晚两次,不管手上有什么事情都放下,保持心情愉悦,坐到花园里的摇椅上,和宝宝一起听莫扎特——这也是我妈妈强烈建议的,说全世界的胎教音乐最好的就数莫扎特了,这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等到孩子7个月开始乱踢我的时候,我们的音乐教育又加了一项内容,每天晚上都和老公一起唱童谣给他听。不知道是孩子原本就聪明还是这样做有效果,反正孩子的表现真的很优秀,儿子出生后,前两个月当然和别的小朋友差不多,就吃吃睡睡,等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区别就显出来了,他活泼但不闹人,听见音乐声眼睛就滴溜溜四处转,只要给他放莫扎特,他哪怕正在哭,不到一分钟,也能立刻安静下来注意听,比同龄的宝宝省心多了,我妈简直就把我儿子当成活榜样了,我也经常把这段经历说给和儿子一起学琴的其他孩子的妈妈听,她们一边羡慕一边又表示有点怀疑,音乐胎教真有那么神奇?
这位妈妈的描述有点夸张了,也许,她是为了让老师对孩子的音乐天分有更深刻的印象。后来,经过简单的测试,也证明4岁不到的这位小朋友,对旋律和节奏都有很好的感觉,虽然这样并不就能证实妈妈“他就是钢琴神童”的论点,但音乐胎教的好处,的确早已得到公认。
当一段优美的旋律被反复播放时,还在妈妈腹中的胎儿会对此有所反应,胎心增快,胎动增加。音乐训练有助于开发主观形象思维的右脑,即使在胎儿时期,也能够产生这种刺激。而每天固定时间倾听美好的音乐,也能够让准妈妈拥有一段松弛愉悦的时光,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说都有好处。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音乐胎教固然有用,但神化它就完全没必要。目前还没有什么科学研究,能够用绝对可信的数据分析出音乐胎教的效用模式,只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推断。所以,不要过度迷信,明明对音乐没兴趣,还硬是勉强坐在那里听,欣赏不到美反而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要是这样,还不如去做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把音乐当成背景就好,这样放松的情况,或者更利于肚子里的宝宝聆听音乐。总之,把听胎教音乐当成享受而非任务,这才是合理的态度。
音乐自稚嫩的指尖流淌出,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最动听的旋律。学钢琴,这几乎是每位家长都曾经为孩子考虑过的选择。也许在你们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幅画面:穿着如同小王子或是小公主的小宝贝,在舞台上流畅地奏完一首动听的乐曲,然后,优雅地起身鞠躬;然后,掌声四起。
这幅美好的画面,是作为开启孩子钢琴学习的第一页。
然而,美好的愿景与现实往往是两回事。翻开五彩的封面以后,在黑白琴键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是家长在送孩子去第一堂钢琴课之前必须想到和了解的。
在这一篇里,我们一起来分享钢琴入门时的注意事项。从音乐胎教到坐在钢琴前用小手弹奏出人生第一个音符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你已经有所接触,有些可能你从未想到过:音乐胎教到底是什么?在学钢琴之前要带孩子做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选择学钢琴而非其他乐器?培训中心怎么选?钢琴老师怎么挑?该不该请陪练?
如果准备把小宝贝送去学琴,或者已经家有琴童,那你我的谈话可以正式开始了。
音乐人生,从正确选择开始
无论是纯粹地想要通过钢琴认识音乐这种无国界语言的美,还是现实地考虑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可能面临的激烈竞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开始学钢琴!中国琴童之多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纽约时报》对此曾有报道,里面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在中国的大城市,周六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没有背着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学钢琴的路上。”
在牵着孩子的小手,带他走近钢琴之前,我希望每位家长都认真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钢琴?我的宝贝具备钢琴潜质吗?如果孩子没有展示出明确的钢琴气质,我又该如何引导、发掘?如果孩子不想当钢琴家,今后的学琴之路又应该如何走?
在弹奏出第一个琴音之前,家长就应该重视起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从胎教音乐到音乐早教课,都是为了让孩子在弹奏出第一个琴音前,牵着他的小手往音乐道路上健康、幸福、自信地走下去。
音乐胎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乐感胎儿和妈妈一起享受音乐时光,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对两者都有好处。虽然科学研究还没办法给出详细的数据,但,正面评价是公认的。
我妈妈是位小学音乐老师,她特别强调音乐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在她的影响下,我们早已打定主意要用音乐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