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钢琴随笔

2017-02-11
来源:

        来自网络--学与教的钢琴随笔:学钢琴,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那关于钢琴的随笔,大家都写了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钢琴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钢琴伴我成长:进校门前的我,原是一个喜欢在外面追逐打闹的女孩。有一天看到有钢汽琴学习班报名,我就好奇地参加了。

   其初的新鲜`好奇心理,很快就过去了,觉得弹钢琴得一个一个音节练,一个一个琶音弹,很是枯燥乏味。这时候,钢琴张老师耐心的话语回绕耳边:“学琴,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需要刻苦的毅力,才能获得成功”。慢慢地练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首首曲子原来是那么的美丽动听。以后,大家看到我在外面玩闹调皮的时间少了,坐在钢琴前的时间多了。经过四年多的苦练,一个以前的玩皮女孩俨然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小淑女,使我感到自己在琴声中`在音乐中慢慢地长大。

   我也曾有过许多缺点,比如做事没信心,怕苦,自从开始弹钢琴,贝多芬`巴赫这些伟大的钢琴家便成为了我的朋友,他们成长的故事,艰苦的历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改正了缺点;他们优美的作品,动听的旋律,娱悦了我,使我解除了烦闹,让我轻松`欢快,更充满了自信。

   暑去冬来,经过认真`扎实的练习,我现在已获得钢琴六级。在“琴童专场演奏会”上,我让欢快流畅的琴声,在整个音乐大厅中回响。

   钢琴,给我带来了欢乐。我已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我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成长!

    我学会了弹钢琴:钢琴声能让生气的人慢慢把心情化为快乐,能让调皮孩子的脾气化为文静……

   记得在我5岁的时候,看见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钢琴,我非常羡慕他们,就纠缠着妈妈帮我报一个钢琴班,妈妈被我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我高兴得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嘿嘿!终于可以学钢琴喽!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琴行买钢琴,我们订购后,妈妈对我庄严地说:“你不是说很羡慕弹钢琴的人吗?以后可要好好练呐!”

   星期一的下午,妈妈请来了一个姓陈的钢琴老师。我很开心,妈妈教我看过五线谱,所以我一开始就会了,有一次,我还对老师说:“和弦、琶音我都弹不了,我的手够不着,哎呦,好疼呦……后来,我越学越觉得钢琴曲非常枯燥……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说:“我能不学吗,钢琴曲太枯燥了!”

   妈妈说:“是……是你要学的,现在想打退堂鼓,没门!”其实我知道,妈妈本来想说:“是啊!”回过神来后才改了口。“唉——唉!”我只好再练下去……有时候,我也觉得弹钢琴挺好的,能让我放松心情,现在,我越练越喜欢。妈妈也表扬我,我心里乐滋滋的。

   “只要那件事你肯做,就能成功。”这是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

    一架钢琴:我学钢琴已有半年有余,每天下午放学后就要急忙赶到琴房练琴,不管是刮风下雨或者赤日炎炎,从不间断。我家离琴房很远,骑车都要半小时,时间很珍贵,因此妈妈为我买了一台钢琴。

   钢琴是长方体的,80公分高,全身乌黑发亮。翻开琴盖,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键盘上分前后二排,黑白相间的安键。我只要看到乐谱上的“小蝌蚪”,十个手指在琴键上自由地跳动,便会不停地发出有节奏的高山流水声。

   自从有了钢琴以后,我确实节约了很多时间,连走路的时间都利用上了,有空便会坐在琴边弹奏起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勤学苦练,终于能熟练的进行演奏,老师也表扬我进步很快。

   这台钢琴很美丽,我真是爱不释手,每天我都要东摸摸,西摸摸,弹完琴后,便会帮“她洗洗脸,擦擦灰。”然后小小心翼翼将琴盖合上,用琴罩盖上,让灰尘进不去。

   钢琴也好像知道我很珍惜她,因为每当我弹奏时,她都会发出最美妙动听的弦律。因此她便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爱她如命,自从有了她,我一点也不会寂寞和孤独。

   记得有次我去接女儿放学,她刚爬上车子,就对我说:“妈妈,我想学钢琴”。


   我回过头来诧异地看着她:“怎么突然有这想法”?


  “今天,上音乐课,老师讲的乐理知识我一点也不懂,那些学过钢琴或其它乐器的同学都懂,我坐在那像傻子一样,一头雾水,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我可不想将来成为乐盲。”女儿着急地嚷道。


   我一听乐了,正求之不得呢。


  “好好好,我这个星期天就送你去学琴,老师都替你选好了。”


  “真的”?!


  “当然,妈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但我想知道你学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就是不想当乐盲,还有就是将来有一天能亲手弹出自己喜欢的曲子。”


  “太好了。可学、练琴是件苦差,不准中途退席。 ”我提醒女儿。


  女儿提议拉勾为定,我何乐而不为呢。


   我等这一天等得时间够长了,突然有些不适应。之前我曾几次在她面前提及过,都被她否定掉了,也就没强求,但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这次她主动提出,我这心里既欣喜又纠结。这六年级都快毕业了,会不会学迟了些?不管了,既然女儿有这种愿望,是好事,就不能让她的梦想付之东流,化为泡影。


  回到家,我把女儿想学钢琴的愿望说给老公听,他也支持,并商定为女儿买一架钢琴。当然,我也明白学钢琴及买钢琴都不是一笔小费用,但我觉得值!把目光放长远些,超前的家庭教育投资很有必要,也很有益。


  就在那个星期天,我带女儿去钢琴老师家报到,开始了她的学琴苦旅……


  女儿很懂事也很刻苦,风雨无阻,而且都是她自己骑自行车去,学琴归来及时巩固练习半小时。每次练琴,我是她忠实的聆听者,特别喜欢听她弹奏《梦中的婚礼》《谷粒飞舞》……当那若行云流水般优美的旋律在她跳跃的指尖流淌出来时,我陶醉了……


   女儿学琴的进度比较快,相对来说高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起来会轻松些,一年学下来,顺利取得了钢琴五级证书;再一年,考了八级……女儿很兴奋,这一纸证书对她也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其实,考级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及对自身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到了初三,班主任老师提议:平时不要再去学这些兴趣,专心学习攻课。我们尊重了她的善意提醒,但暑假还是让女儿去了,不然太单调了,就当休闲调味吧。其实,我还从未感觉到学习兴趣会耽误什么,练习钢琴当然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如果安排得好,不仅可以做到学习与练琴两不误,长期养成这个好习惯还有利于学习的进步!还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性情。


  我家学琴有些晚了,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进行手指的有规律的运动,就能有效地锻炼大脑的功能、开发大脑的潜能,使之更加灵敏、聪慧。对他的未来人生亦是开卷有益。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学过艺术兴趣的孩子与没有学过的孩子的气质味道截然不同,可以说是相形见拙。在那些孩子身上你总能捕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灵气。


   还有,我最想表达的就是:当孩子有兴趣愿望时,我们不能忽视,或以任何理由推托,有时候孩子心中的愿望与梦想可能转瞬即逝,过了最佳时期,就再也寻不回当时渴求的那种热度,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及时趁热打铁,善于发现,挖掘潜能,不要让她的人生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流于苍白与浅显;更不要吝惜你的超前教育投资,或许孩子的未来,因为你的明智决定与悉心指引,从而为她的人生多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多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


   给孩子装上一对梦想的翅膀吧,让她载着爱在蓝天下、阳光里自由飞翔!


   学钢琴的酸甜苦辣: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采,有画画 游泳 钢琴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钢琴,这弹钢琴的滋味可称得上是酸甜苦辣都有。


   酸:刚开始弹钢琴时,我的手软软的,老师严格地说:“你的小手立不起来小心用牙签刺手!”吓得我把手立得直直的。这时心里酸酸的,像吃了个酸葡萄。


   甜:好胜的我暗暗的下了决心:要把钢琴练好。每当我写完作业,就开始练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弹的《红头绳》被老师打了个高分,还顺利地通过了四级,乐得我高兴地唱:“钢琴钢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那种滋味比吃了西瓜还甜。


   苦:唉!怎么又要重练?那一天,我本想睡觉,可妈妈非要我弹琴。“这首也不行!”妈妈听我重弹的曲子,生气地说。为什么又要重弹那么多首?真的就没有一首是好的吗?弹钢琴,弹弹弹,真是哑吧吃黄莲哟!


   辣:举行钢琴比赛,我和琴童们一争高低。那是我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我有一点紧张,只得了优秀奖。我输了,被妈妈痛“扁”了一顿,当时我特别难过,就像吃了红辣椒似的,泪水都流出来了。


   是啊,学钢琴让我品出了酸甜苦辣,使我在很多方面都大有长进,我的课余生活也因此更加丰富。


   学钢琴的苦与乐:记得在3岁那年,我看到了表哥弹琴弹得特别好听。那时我不知道所谓的“钢琴”是什么一件东西,只是那优美的旋律触动了我小小的好奇心,于是我便立下决心:一定要弹出这扣人心弦的旋律。提起学钢琴,这里面有许多的苦与乐。

   刚开始我以为弹钢琴就是乱按琴键也能弹出动听的曲子。记得那天是第一节课,所以我早早地就到了,我的心里是又不屑,又紧张。这时上课了,我当时在班里是最小的,但老师还是把我放在了最后一排。老师一本正经地讲着,什么跳音、音阶、连断音……我都听得一塌糊涂,每次我都好像听天书一样,要知道我当时连最基本的音符都不知道,渐渐地我的功课就落下来了,当我听到了同学都差不多能弹曲的时候,我有些后悔了。

   我赶紧去问老师,老师从基本功入手,弹琴时手必须伸直。我知道哆在哪里又忘了咪在哪,而老师总是一遍一遍地给我讲,渐渐地我就熟悉了。

   虽然我的基本功已经扎实了,但我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在炎热的夏天里,我成天在房间里练习基本练习曲,额头上的汗珠也顾不得擦。只要有一点空,我也在练习弹琴。

   我的基本功愈加扎实了,十岁时已经考过了七级,一些有难度的曲子也难不倒我。这天,老师让我们自己选首曲子弹,这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左想想,右想想但还是想不起来。这时我的手情不自禁地放到了琴键上,我细心的弹着,生怕弹错了一个音符,这不是我这几天正在背的《大型奏鸣曲—k.330乐章》,如弹错了这几天的心血就全部付之东流。不过悲剧还是发生了:我弹错了一个音,也没有继续弹下去了。

   老师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对我说:“接着弹下去,你已经很棒了”。这时我的双手不禁弹起了优美的音乐,我也融入到了音乐中,继续完成了我的曲子。这时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此时我听到也只有称赞和赞美了我感到无比快乐。虽然老师表扬了我,但是我不能骄傲,我继续地练习着一篇又一篇的歌谱,为以后打基础。

   我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弹琴、考级而弹琴了,而是为我自己而弹琴,为了陶冶情操。我和钢琴成为了朋友,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学钢琴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有摔倒的苦,但有了苦就能尝到更甜的成功,苦后还会有快乐,做事只要坚持、对自己有信心那一定会做成功的。

学钢琴的苦与乐:当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孩时,就对钢琴有一种特别的喜好。路过琴行,总忍不住跑进去对着钢琴乱弹一番,每当动画片中有弹钢琴的情节,我就像打了兴奋剂似的,又蹦又跳。

   五岁那年,爸妈给我买了一架黑色的钢琴,并为我请了一位钢琴老师。初学后的几年一切顺利,我轻松地考过了四级。

   上五年级后,钢琴课程逐渐加深,满纸的小蝌蚪密密麻麻,像调皮的小人似的上窜下跳,我常常把它们几个兄弟姐妹弄混,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认清它们。不仅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我还变得心烦意乱,总是乱发脾气。不仅如此,复杂,变化多端的节奏更是让我烦恼。特别是左右手节奏不一时,我总是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原本每天准时响起的钢琴声开始减少,甚至消失……

   爸爸察觉到我的变化,语重心长地开导我:“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艰苦的,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和老师交流,要学会在弹琴中感受乐趣。”我点点头,想起当初学琴时的那份热情,那份刻苦,心想:既然是自己选择走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我每天严格按照钢琴老师的要求练琴,左右手先分开练习几遍,两只手合起来弹要看准音,掌握好节奏。先用较慢的速度练熟,再慢慢加快。一有时间,我就认谱,读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练习,我可以熟练掌握几首动听的曲子了。《儿童舞》这首曲子令我情有独钟。一边弹着,我一边想象着美好的意境:一个小女孩在舞台上欢快地跳舞,踮着脚尖,旋转着身子,时而蹦起,时而蹲下,优美的姿态让我痴迷,让我陶醉。突然,音乐变得忧伤,难过。小女孩脸上淌溢出伤心的表情,眼角淌着几滴泪水,像是经历了什么大事……

   在钢琴声中,我感受到快乐,轻松,钢琴是我的知心朋友。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我享受音乐的熏陶,更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坚持是成功的前提。

学琴之路:在电视上经常能看见一些钢琴家,穿着华丽的晚礼服,在万众瞩目之下演奏钢琴曲。灵泉般的琴音如行云流水般从钢琴家们灵巧的手指下流出,流入了观众们的心田。这时,总会有些人十分羡慕舞台上的钢琴家——如果我也能弹奏出如此优美的琴音,那该多好啊!可是,想要弹奏出如此优美的琴音,可是要付出许多的努力的。

   钢琴,在我看来是多么高雅。钢琴家,是多么高贵的职业。可是,成为钢琴家,有这么容易么?答案是否定的。

   三岁那年,妈妈为了陶冶情操,带我去了一次琴行。我趴在玻璃门上,看着门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弹奏歌曲。一看到钢琴,我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这个庞然大物是多么漂亮!回到家里,我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松软的沙发前,摆上一本书当做琴谱,开始胡乱“弹奏”起来了。实际上我就是看着一本连环画在弹沙发。妈妈看我如此热爱钢琴,大喜过望,立刻就给我买了一部黑色的钢琴给我。

   买到了钢琴,我可欢喜了。从幼儿园回来,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琴凳,揭开了琴布,却发现钢琴上面根本没有像琴行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下的琴键。手下只是一片黑,我却天真地以为只要弹多了就自然会出现琴键了。于是我弹了好久,手指弹得好疼,最后等妈妈过来后才发现我弹的是琴盖。把琴盖揭开后,才是黑白相间的琴键,我顿时傻眼了。

   后来,妈妈请了老师教我钢琴,老师说我天赋不错,所以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在家里练琴练得可卖力了。逐渐,我越弹越好,已经懂得弹曲子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愈感到枯燥了,重复弹着一首曲子的话,会感到十分不耐烦。于是,我学琴的进度慢了下来。

   考完了五级,老师怎么也不教我六级的曲子,却总是让我练指法,没有一点儿进展。妈妈也不耐烦了,给我换了个老师。在新老师那里,我开始学习六级的曲子了。说来也怪,我总是在考级之前临时抱佛脚,却每次都成功考过级。记得有一次,临考级还有两个星期,我却还有一首曲子没有练熟,更别说是背了。妈妈一气之下断了我的电脑,我马上抓紧了,努力练习,最后居然奇迹般的考过了。

   说起来,我练琴也算奇葩了。六级考过了,学七级。临考级了,我还剩下一首歌怎么也弹不出来,我就想:与其浪费时间练这东西,还不如直接把心机投入到八级呢!于是,我没有考七级,反倒是直接学八级,最后居然考过了!九级也是一样,一首奏鸣曲弹不下来,就直接弹十级,最后也过关了,不过是勉强过关。妈妈为了这个没少嘲笑过我。

  说起临考十级那段日子,可真谓是痛不欲生啊!那是正好是暑假,每天练不完五六个钟头就别想睡觉了!我日复一日地弹奏同样三首曲子、音阶……那种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付出越大,回报也越大!我辛苦了这么多天,终于熬来幸福了!我考过了十级!我终于能得到自己动力的来源了——父亲答应过我,考过了十级就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只可惜,那台电脑到现在也没能到我的手里。大人的话,就是不可信!

  没学过钢琴的人,是绝对不能想象练琴的辛苦的。所以,我每次看到电视上的钢琴家弹出如此优美的琴曲,心里没有一丝羡慕,也没有一丝嫉妒。因为我知道,他们如今的成就,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我没有付出比他们更大的努力,弹得自然没有那些钢琴家好。学琴之路,我还没走完,虽然接下来的路更加辛苦,但我还是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钢琴的酸甜苦辣:我学了钢琴三年钢琴。在这三年中,我有过酸甜苦辣的经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学钢琴的酸甜苦辣吧!

   学钢琴的酸:我初学钢琴的时候是八岁。我的钢琴老师对我很严厉,我每次弹琴时,老师都要拿着一根筷子,如果有错音,老师就拿着筷子,使劲地朝我手上敲下去。每上一节课我都要哭上三四回。上完课了,我的两只手都红红的。妈妈每次都不忍心看,但爸爸却说我不好好练琴!那时候我实在是太讨厌钢琴了!

   学钢琴的苦:半年一晃而过,我的琴技慢慢上升,老师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紧。以前我坐在琴凳上背驼得都像赵州桥一样老师都没管过,可现在老师要求我弹琴时必须把背挺的像木板一样。每天弹完琴我的腰好像已经直不起来了。弹琴真的好苦呀

   学琴的辣:我的钢琴老师可是恐怖啊,每一节课老师都要给我布置许多作业,如有一项作业不完成,老师就要罚我把没完成的作业弹20遍。所以每次布置完作业我都必须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妈妈要求我一个曲子弹10遍,每次弹完琴时我都心情烦躁,再也不想看到那讨厌的钢琴!所以我的这段经历应该是辣的!

   学琴的甜:经过两年半的学习,我的琴技已经快赶上老师了!以前严厉的老师,现在对我是说说笑笑的,我跟她就像“死党”一样。每次我在上课时她的朋友来了,她都会“推荐”我,让我演奏一曲。演奏完了,老师的朋友都会表扬我,这时老师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迷人,笑得很可爱!这时我也笑了,笑得很灿烂,笑得很开心,笑的很自豪!

   这就是我学钢琴的酸甜苦辣。虽然有时会很苦,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因为第一步已经迈出,为何不在迈出第二步呢?所以我以后在学钢琴的路上,我要一步一步地铿锵有力地又下去,直到最后的成功!

钢琴,我人生的导师:“当我坐在那破旧的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这是着名作曲家海顿说过的话。的确,钢琴是一个神奇的乐器。弹钢琴是一件幸福而优雅的事,钢琴的光芒将照耀每一个接触过它的人前行。

   几年前,爸爸妈妈让我学一件乐器,陶冶我的情操。我选下了钢琴,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次学琴,我跟着老师来到琴行。第一曲是音阶。伴随着悠扬清脆的琴声,一阕音符从老师的指尖划过,发出银铃般动听的声音,弥漫着整间琴房。哇!真好听!我迫不及待地向老师请教,弹出了第一串音符。音阶讲究的是快、准、狠。我摆好手型,穿指、越指。嗯,不错!我总算断断续续地弹出来,老师还要我回家多练习。我信心满满地一口答应下来。心中乐滋滋地想着,回家后就能弹出美妙的琴声了。

   刚开始,每天中午回来,晚上吃过饭,我都会自觉地弹上一会儿,练习几首小曲子。但是,我开始渐渐厌烦了。从头到尾,一直反复不断练习着同样曲子,真枯燥、乏味!我开始搪塞父母与老师,只弹自己练得很熟悉的部分,那些高难度的跳音、和弦,全部都糊弄过去。几个星期下来,我的琴技不但没进步,反而大不如前。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单独找我谈话。

  “你怎么啦?最近是不是觉得难度大,不想练习了?”“太难了,我……不会。”“车尔尼曾这样说:‘练习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使看来无法演奏的乐曲得以演奏,并使它变得容易得心应手’。你不练习,谈何容易?所有人开始都不会弹,但他们不断练习,终于学会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听了这番话,我想到了我的理想,家长对我的殷切希望……。我被打动了,又拿起琴谱继续练,弹了好久,才捉摸到了技巧,但很多地方还是不熟。老师逼我弹了二十遍。手指发胀,一只只像杨梅一样酸溜溜的。沮丧、气馁了,但想到高雅、优美的钢琴,清脆的琴声响彻耳边,仿佛把我带入了舞会上,来到了雪花飞舞的圣诞节……。想到这里,我又鼓起勇气再次抬起发胀的手指练习起来。

   现在,钢琴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演奏乐曲,心情也会随着动听的琴音跌宕起伏。一双手指灵活地演奏着,琴音徘徊于耳,每一个音产生回应,给我动力,交错的黑白键孕育不可思议的琴音,一串串音符从指尖流泻……优美的琴声总会使我忘却一切烦恼。静静地倾听,倾听琴声的诉说。是钢琴教会了我努力不放弃;教会我乐观;教会我抓紧时间,教会我许多许多……

   钢琴是我人生中的导师,不断教会我成长的道理。我爱你,钢琴。

我的钢琴之路:我从4岁开始学习弹钢琴,8岁被认定“极具钢琴天赋”,11岁考出10级。当然,至今还未间断过,在考10级之前,提到“弹琴”我就皱眉,一上钢琴凳我就犯“综合病症”——就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噪子干得要命,非要喝水,一会又有多动症,不下琴凳转转就浑身难受,让我弹一个小时,我五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犯病——“综合病症”。

   除此之外,我还有个最要不得的坏毛病:谁让我练琴,我必须先和他吵一架,才一百二十个不情愿地慢慢蹭到了钢琴旁。

  我就这些习惯保持到了五年级,但是,在放暑假时我发现老师和家长有些地方不对劲!首先,就是钢琴老师,她开始花大量时间给我讲解每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我还惊恐的地现,现在弹的曲子竟是十级的考级曲目!再就是父母了,他们原本给我定每天弹两小时,但是这段时间,他们不顾我的吵闹和反抗,把时间提成了三个半小时,每次弹完,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哎,你要认真弹啊!时间不多了!”

   经过我的询问才得知,他们准备让我在2个月后考十级。这真是个沮丧地消息。我还是不认真地弹,每天弹琴东瞅瞅西望望,弹几个音符就看看表,一心希望钟表上的那个又矮又胖的老头能走快点。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我上钢琴课时,老师竟然开口:“不行,从今天开始,一天弹八个小时。”八个小时?我顿时感觉天旋地转,真想质问老师她到底知不知道八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回到家,父母严肃地给我制定计划:早上练两个小时,中午不许休息练四个小时一直到下午,晚上吃完饭再练两个小时。

  我望望恨之入骨的钢琴,他狡黠得笑着。我闭上眼,沮丧得准备接受这一变动。

  第二天,老妈凶神恶煞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睡眼朦胧地坐到了琴凳上,无精打采地按起了琴键。“你在干什么!给我打起精神!”老爸突然怒吼道。我打了个激灵,睡意顿时消失地无踪无影,我双眼紧盯琴谱,一刻也不敢离开。过了大概半小时,我再也坚持不住,正准备溜哒一圈回来再弹时,老妈幽灵似地飘了出来,幽幽的说:“不许下琴凳,认真弹!”我赶紧坐下,又聚精会神得弹起来。过了一个世纪之久,老爸的声音响起:“时间到,你可以解放了。”我真得全身心都激动地颤抖起来,拖着麻木的双腿,重重地把自己摔在柔软的沙发上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还是噩梦不断,这样持续了一周,我发现自己有了转变。早上自觉得很早起来,不用催就去弹琴,而且再也不犯“综合病症”了。我还经常投入得弹一首曲子,声情并茂,弹完后还手舞足蹈,还会不自觉得就哼起了钢琴曲。还有,我再也不担心钟表里的老头步履怪难了。父母也变了,他们总是在我动情地弹完一曲后鼓起掌来,还不住得大声称赞,鼓励我。老师也变了,上课时一改平时她说我听的模式,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一首曲子的风格,她还对父母大大的夸赞我。

  哈哈,我真要感谢八个小时喽!

  不知不觉间,考级的日子就要到了,我的压力越来越大┅

  考级的日子到了,我发挥正常,极富感情地弹完了考级曲目。

  不久成绩出来了。老师说,只要考了级的都过了,只不过成绩不一样,基本都是尚可,但我是——是良好!全济南市只有五个!

  我十分十分高兴,我是全市前五名!

  如今,钢琴已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是我灵魂的一部分。

钢琴:一阵微风吹来,我慢慢地走向房间角落的那架钢琴。

  看着那弹了五年,已经陈旧的钢琴,我轻轻地打开琴盖,抚摸着黑白色的琴键,顿时流淌出一串串动听的音符,仿佛回到了我刚刚开始学琴的那几天,我弹下第一个音“do”,心中一阵惊喜,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它。接下来的日子里,钢琴陪伴着我成长的每一天。我的老师发现我进步了许多,也非常高兴,直到现在,她总是在耐心地帮助我,我要感谢我的钢琴老师。

   渐渐地,我能弹奏出一首首流利的曲子了,老师推荐我参加了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通过几轮的激烈比赛,最后我获得了少儿钢琴组的一等奖—钻石奖。拿到荣誉我特别地高兴,因为这是我一个多月辛苦练琴的结果,让我懂得了一份付出就会得到一份收获,我更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家人,是他们多年以来一直鼓励、支持我,我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的梦想还在继续,虽然一路还有艰辛、汗水,但也有甜蜜、丰收……

    钢琴之旅:钢琴是一门美妙的艺术,而我就正在努力学习钢琴。说起钢琴来我就滔滔不绝。钢琴美妙的乐声能让我们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小时候我就经历过自己的钢琴之旅。

  说我学习钢琴的经历,那得从我五岁时讲起。我小时候在一次偶然听见了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那琴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我不知怎么的沉醉在了音乐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的意境。妈妈也感受到了我对音乐的喜欢。于是让我开始了学习钢琴的经历,就这样,我的钢琴之旅开始了。

   我第一次看见钢琴的印象就是:一个黑白相间、长有“三只脚”的怪物。我害怕,不敢去弹,但是妈妈一直鼓励着我,我也慢慢没有了害怕的心情,逐渐大胆起来。

   记得我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新年好》。那一天正是新年,大姨、舅舅一家人都来到我家过年。那时我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指法,就只用食指在琴键上按。大家随着我断断续续的琴声唱起来:“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我弹完以后,大家拍着雷鸣般的掌声,我心里顿时有一股特殊的成就感。

  经过刻苦的努力,现在我钢琴考级已经六级了,但我还会向更高的级别努力。有时我会在空余时间里自己学几首曲子。当年听的《献给爱丽丝》我也能弹得十分熟练。钢琴它锻炼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我会一直把这门艺术坚持下去的。

    钢琴教学随笔:图图钢琴城网站约我写点儿关于钢琴教学的东西,真是让我陷入了深思。能说的话题一大堆,但是从哪儿开始?用什么顺序?想想教学生(各式各样的学生)也二十多年了,但是让我系统地写一本关于钢琴教学法的书那是绝对不敢的,因为越教才越发现其实教学中有很多问题,而且是越教问题就越多。当然我说的这个“问题”是“有关教学方法的疑问”的意思,不是学生越学弹得越糟,当然这种现象偶然也发生过,也让我为此陷入过沉思……好了废话少说了,我想我就采取一种“随笔”的方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样或许给我、给大家都可以带来一种半消遣、半思考的“绿色”阅读经历吧!

    关于“基本功”:说到“基本功”,我想大家的潜意识中就会出现几个少林寺的和尚,踢腿、站木桩、提水,青筋爆裂、大汗淋漓,或者少年戏子被师傅折磨得死去活来……但镜头一转,出现了若干年后少年长大成人,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角儿”的情景,或略有变奏,大体如此。我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基本功”的理解。它基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身体某种能力的训练;二是为了得到这种身体能力而需要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具体到钢琴学习上,就是手指基本功,或者“技术”,当然还有附加的“毅力”。

    这种传统中国式的对“基本功”的理解,无疑也反映在中国青少年钢琴家的成长和演奏中,我的美国的老师米考夫斯基教授在听过大量国内的专业附中学生后总结了一句话,他说:“我发现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有两大特点—要么是炫技的,要么是严肃的。”我听了觉得一语中的,真是总结得太精辟了。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与我们对“基本功”这件事的理解有关。

   中国钢琴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以技术训练为主,甚至以技术训练为本,许多老师给学生留曲子都是以“学生能不能弹”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能不能弹,就是技术上他(她)是不是“应付得了”,或者“够得到够不到”。如果技术上可以“应付”或“够得到”的,就留,够不到的,就过些日子再留(这还是比较理智的老师)。而这个技术的标准,再具体化一些,就是速度、力度和准确性。说白了,就是能弹快、弹响和没有错音。以这种对“基本功”或“技术”的理解为教学基本思路的老师,会多多少少地把莫扎特或海顿的奏鸣曲当作是跨向贝多芬奏鸣曲的进阶性曲目,而贝多芬奏鸣曲一类的曲目又成为最终通往李斯特技巧型作品的进阶性曲目。而且中国老师给奏鸣曲喜欢按乐章给,往往第一乐章弹完了就跳到第三乐章了,因为“快一些所以难一些”,而第二乐章往往被跳过去了,因为速度慢,太“容易”了,“没什么可练的”。这样一来,莫扎特和海顿的奏鸣曲或类似作品在整个小学、中学阶段只学习寥寥几首,慢板乐章弹得更少,因为“都能弹第三乐章了,还弹第二乐章干吗?”“都能弹贝多芬奏鸣曲了还弹莫扎特奏鸣曲干吗?”这种教学思路也就使许多中国学生在曲目学习和演奏风格中形成了向浪漫主义倾斜的“偏科”现象。而也就是这种教学和学习的思想,使得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普遍很“炫技”。

   而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严肃”这个问题,也有它的必然性,一是中国人一向把西方古典音乐称为“严肃音乐”,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这种叫法是从哪儿来的,而更主要的就是学生们把通过毅力苦练技术时的感觉,或者说把练琴时心里所体验的“痛苦”的感受带到了音乐里面,他们的音乐,往往更多地反映了他们学琴所经历的痛苦感觉,而不是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更丰富的情感内容。任何音乐的表达当然需要有技术功底,但是没有生活、没有“练技术”之外的生活感受的话,演奏者演奏出来的音乐就只是漂亮的手指和苍白的音符。缺乏生活感受、缺乏文化素养和人文及自然体验的中国小琴童们,弹奏出来的音乐当然就只有“严肃”和“痛苦”了。

    这种音乐表达中片面的“炫技”和“严肃”,也许是源于我们对“基本功”的理解,其实我并不认为这种对基本功的理解是错误的,技巧的训练和毅力的培养当然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对我来说,“基本功”还包括读谱能力、聆听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啊!

    钢琴学习对我来说学的是脑、心、手三位一体的整体配合,而不仅仅是以手的发展速度为基础的技术型训练。(对不起,实在忍不住了,容我吐槽一句:那个是体育好么!)所谓脑,是知识、信息的认识与存储量,包括读谱、乐理,也包括与音乐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如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美术、舞蹈、文学、诗歌、戏剧、电影等与音乐有关的其他艺术门类,还有心理学、哲学及数学等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当然这么多知识与信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吃成个胖子”的,而是长期的、不断的积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知识给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思考,有了思考,人才会自主地进步。读谱、乐理和作曲家生平等音乐知识作为基本功的一部分很重要,但是它们实际上还是更广泛的“文化基本功”中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都认为李斯特是钢琴技巧之神,许多琴童们为了能够弹奏他的作品每天也是五六个小时地练琴,甚至不只是练技术。咱们看一看心中的“技巧之神”,在他大约二十岁时给朋友的信中写的他每天的安排:“我的头脑和我的手指就像两个着了魔的鬼魂一样工作着,荷马、《圣经》、柏拉图、洛克、拜伦、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贝多芬、巴赫、胡梅尔、莫扎特及韦伯等,都包围着我。我研习他们,思考他们,疯狂地吞噬着他们,除去这些,我(每天)练习四到五个小时的手指练习,三度、六度、八度、震音、轮指、华彩及音阶,等等。啊!如果我不变成疯子的话,终有一天你会看到我成为一位艺术家!”—这就是我们的“技巧之神”年轻时的言行,请问,咱们中间,谁做到了?

    这些知识与信息,不管音乐与否,不但给人带来思考,还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受,而有了感受,才有表达。音乐表达的不光是思想,更多的是感情。感情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心”。心要有东西感受,会感受,才有东西表达,并且才会表达。李斯特在信中写到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思想,也带来感受。感受当然不只从书中得到,也从音乐中和生活中获取。具体到钢琴教学和演奏中,一首曲子不但要弹得准确、精湛,还要弹得“好听”、感人。

    要想把曲子弹得有心、好听、感人,我们就会发现音乐表现所需的技术就不仅仅是手指的快、强和准确这么简单了,我们会发现,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均匀地演奏,或者根据作品的需要,有速度、力度和音值长短的伸缩地演奏,还有不同声部有不同声音层次地演奏,歌唱性地演奏,踏板和手的配合等源自于音乐表现的技术上的要求,就都是技术基本功要求的一部分了。我们惯有的思维定式是:有了技术才可能有音乐的表述。其实这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这种思维主要是针对学习的初级阶段的,不论是大到整个学琴过程的初级阶段,还是小到每一首曲子从不熟到熟的学习初级阶段,都是如此。如果手指不会动或者弹不熟,当然表现不了音乐的内涵了,但是当学习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无论整个学琴的过程还是每一首曲子的学习,都需要用音乐的表达来带动技术的提高。具体地说,每当学生的曲子已经弹熟,但是音乐表现上遇到瓶颈,这就往往是技术能力限制了音乐的表达。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让学生过曲子,但是过的时候不用在意技术上的任何失误、不足和失控,而是注意聆听内心的音乐的声音。换句话说,要努力抓住内心的音乐要求,为了心中理想的音乐,手上哪怕“混”都可以,这样忘我地弹几遍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手中技术的差距在哪儿了,他们也因此找到了技术需要提高的具体方向,有了心灵指导的技术才是丰富的、高品位的、有意义的技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弹琴的技术能力不是赛马而是马术。

   我个人认为,脑、心、手三方面在学琴的一开始就相对平衡发展了,从专业角度讲,长大了才有可能成为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家,而不是只有商业价值的匠人。哪怕不走专业道路,脑、心、手平衡发展的琴童长大了才会真正在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层面上以学琴的经历长期受益。这件事当然并不十分容易做到,因为脑、心、手的发展这三件事中往往只有手的发展是最具象、最容易被看到。所以,脑和心的发展需要点儿智慧和信念,也就是需要点儿脑,需要点儿心。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不但用了手,而且也用了点儿脑和心,你们看,我并没有老生常谈地说:“基本功很重要,但是文化和生活也很重要!”那样说大家看完了就又忘了。于是我说:“基本功是什么?基本功不但是技巧,还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我这样一说大家就觉得做得还不够了,就重视了。这是什么?这是我心理学学得好!

      -----好了,大家赶紧回去练基本功吧!


阅读64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