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迎灯的记忆

2017-02-11
来源:

正月十五”迎灯的记忆
      在“月半”热闹于过年的乡下,正月十五迎灯已经成为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传统,这也是“闹元宵”的真正内涵吧!到了八十年代为数己经不多了。小时候在我的村里,正月十五有威望的前辈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主要以迎灯、社戏为主。在这些娱乐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迎灯。长长的百多条桥板灯,前拉、后定、中间没辙,或后推、前退、中间吃牛押,加上啦啦队的呼喊声,可开心啦!

     说起桥板灯,它是由各家各户凑集而成。每户人家备有一块长约120至150厘米、宽15厘米、厚约3厘米左右的木板,板的两端有俩个大圆孔接口,板面上有20个固定五个灯笼的扦孔,这样一块板加上灯龙,就叫桥板灯。
桥板灯不像其它龙灯灵活方便,活动起来相互牵制很大,往往不由自主。前面的龙头一个人扛,几个人护着,龙头上挂一个特制的灯笼,龙尾按在最后面。在活动中不断来回“拉灯、推灯”,一场活动下来,无论天气多冷,个个大汗淋漓。

如今,很多流传乡间娱乐都消失了,我的家乡迎灯也少了。在我记忆中小时候的“正月十五”的情形,竟是别有一番滋味。迎灯是为了,“送平安,送幸福”,把元宵闹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阅读5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