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重点
1. 个人素质培训
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并能感受到当小主持人的优越感。
要求小主持人声音洪亮、自信大方、敢于管理、公正评价。
2. 流程组织培训
熟知课堂流程,了解每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清楚自己在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尝试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避免课堂环节的孤立和中断,保证学习过程流畅。
3. 课堂评价培训
熟知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与要求。
及时、客观、简洁地对各环节进行点评与评价。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利用评价“武器”,引导其他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学习。
4. 知识引导培训
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努力成为知识的“领先者”。
独学、对学、小展示时收集学情,及时与教师交流,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督促与指导全班学生深入学习。
大展示时,要抓住时机,进行补充、追问、质疑,活跃课堂。
二、培训形式
1. 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制定本学科培训导学案,提交课程中心存档。
2. 由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协商,统一安排各科小主持人。每学科既要有优秀生担任小主持人,也要有潜能生担任小主持人,各学科小主持人不重复。
3. 由年级主任统一安排时间,对全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分学科的小主持人培训。培训方式主要采用导学案引导的论坛形式,将同年级同学科的小主持人集中到两个班级,由该学科教师集体主持、指导。
学校、年级、班级统一制定各层面小主持人评先、评优、表彰、奖励制度。
确定小主持人培训周期,各学科小主持人相互轮换。
班主任建立小主持人例会制度,一段时间后集中反思小主持人的优点与问题。
4. 由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要求,随机安排时间进行培训。
建立QQ群,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在生活中与小主持人交流。
提早沟通,让学生有较长的准备时间。
让小主持人提前完成导学案,掌握学习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与小主持人及时交流,表扬做得好的地方,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教师的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好基本流程,还要预设学情和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内容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小主持人较难替代。但教师不妨在备课的过程中多与小主持人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一方面让备课更充分、更合理,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让他们逐渐进步。教师应该听取学生反馈,学生则应该了解教师意图。换句话说,教师与小主持人都需要备课,教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高屋建瓴”,确定整体框架与思路,小主持人则以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完善和修补。
课堂导入:如果小主持人经验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如果小主持人能力一般,教师可以给他准备一些基本素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小主持人的任务是推动课堂流程、制定评价规范、观察学习状态,还要跟有问题的学生简单交流。但必须明确的是,小主持人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他们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参与学习。课堂不能让小主持人成为脱离学习的“教学者”,而应该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先行者”。
小主持人模拟课堂
在一节初中语文课上,上课预备铃响起之后,小主持人立即站到主黑板前宣布开始上课,然后进行当堂课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小主持人发出指令:“请全体起立,拉起小黑板,拿起白色粉笔。”随后,小主持人将前一天整理出的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词语让全班学生听写。
上课铃响之后,小主持人主持的字词听写很快结束,他环视全班,要求大家检查桌面物品摆放,看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等物品的摆放是否合乎规范,然后发出指令:“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在小主持人的带领下,全班学生大声齐读学习目标。
小主持人接着发出指令:“现在开始自学。”全班学生立即开始自学,教室非常安静,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因为已经进行了“前置性学习”,小主持人胸有成竹地在教室里巡视,关注每个人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注意坐姿、加快速度。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小主持人还会与他们进行简单交流,启发他们如何解决问题。
大约20分钟后,小主持人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完成自学,他又发出指令:“现在开始群学。”群学分两人小对子、五人互助组和十人共同体几个阶段进行。在班级进行群学的时候,小主持人非常忙碌,他不但要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加群学,还要抽出时间关注其他学生的群学情况。在十人共同体交流的过程中,小主持人将各共同体的负责人叫到一起,让他们通过抽签决定展示内容和顺序。
在展示环节,小主持人与各组成员配合得比较默契,引导他们思考、补充、质疑、对抗、评价。最后,他宣布进行“课堂检测”,与全班学生一起完成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