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古代诗人王国维曾写道:“完美之人物,不可备真善美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之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和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问题。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艺术教育更应该获得巨大的发展并引起前所未有的注意。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从而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恰恰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思维。小时有想象力,思维有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美。”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质的核心。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教师诱导。
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教育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所以,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3.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做到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这方面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可见,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我们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以先秦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为代表,东西方的大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一方面说明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某种惊人相似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由于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确实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古代的思想家们才这样重视艺术教育对培养和陶冶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如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等。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时代,在充满冲突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在艺术中来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当代社会中的一些杰出人物,正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追求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格。例如: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爱因斯坦喜爱音乐、精通文学,他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教育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目前,美国设立艺术院校、系的综合大学已有300多所,开设各种艺术教育课程的学校更是上千所,内容除涉及各门艺术和艺术史外,还涌现出一批新的艺术边沿学科,如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符号学、比较艺术学、艺术理疗学(如音乐疗法)等。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不少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艺术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世界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继1982年写成《大趋势》一书后,又出版了预测全世界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发展趋势的书。奈斯比特在这本书中例举了未来世界的十大发展趋势,其中第二大趋势便是“艺术复兴”。他认为:“在2000年到来前后的几年里,人们的消闲方式和花销习惯将发生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提高,精神文化也相继得到发展,我们的艺术教育事业要更加积极地去大力发展。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迁,艺术活动将逐步取代体育而成为社会的主要消闲活动。眼下,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发展势头很猛,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复兴这一出人意料的大趋势的端倪。从美国、欧洲到环太平洋地区,富裕的信息经济社会一旦形成,人们便需要借艺术来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因此,艺术教育的培养要更好的被重视和发展起来。这样对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使艺术教育更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各阶段内容相互衔接而又符合各自规律、特点和要求的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近年来,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中小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办出了特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改善也为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而精神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对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更为强烈、更为深远的影响,成为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目前,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明确方向、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提高质量,艺术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讲,艺术教育的任务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如前所述,当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但是真正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还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艺术欣赏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因为,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和再评价,只有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欣赏能力,通晓艺术的基本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艺术作品,更充分地发挥艺术的审美功用和现实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教育正是要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人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真正地、充分地得到艺术和享受。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就是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优秀科学家”的问题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例如:多读小说可以帮助提高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艺术欣赏来说,同样也需要欣赏者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通过体验活动与想象活动的心理形式,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再创造”的方式,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欣赏者也通过这种再创造活动获得审美快感,调动和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从古到今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艺术,往往成为它自己所属的那个民族、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文化的集中反映或突出代表。我们应通过艺术教育把艺术传播到每一个领域、每个人心灵深处。艺术教育是个很广泛的素质教育范畴,如艺术教育中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现在,随着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每个人对艺术修养培养都各不同。譬如:现在从幼儿圆的小朋友就开始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为的是不和时代脱轨,表现了对智力开发的重视。这是种好的现象,但也使人们缺乏一些对艺术门类的认识,不知道学艺术的真正目的,因而也是一种弊端。
当前,人们常常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认识到: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和艺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而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作为一种国民素质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管这些学生在沿海还是内地,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天赋好还是天赋差,每位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艺术教育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指导思想,深化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更加懂得艺术教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对艺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如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规律及实施途径等)进行深入而有质量的研究,对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进行有规律性的总结,更好地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