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我们生产队来了7位知青(4男3女)、我当时代表村民去车站迎接了。他(她)们基本上是来自泉州、晋江的,在他(她)们中,有初中、高中毕业的,有的会唱歌、有的会拉二胡、手风琴、吹笛子。
我经常会吃到他(她)们,爸爸妈妈从城里寄来好吃的东西,碰到煮好吃的他(她)们会为我盛上一碗。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同村7位知识青相处的很好,白天在地里和他(她)们一起干农活、教他(她)们学(翻译)方言,晚上听他(她)们吹、拉弹唱,讲城里的故事,三年多的时间、亲身感受到了他(她)们在城里的生活。
到了1971年,他(她)们先后回城,大部分选调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我也去了公社电灌站当民工,现在和他(她)们几乎失去了联糸。
最难忘的一件事,一个晚饭后、在去村头的路上、我的左腿被青竹蛇咬了一口无法走路,是一位姓张的知青从家里把我背到公社卫生院治疗(3公里)。从那天起我与知青有了更深的感情,到现在我都还记在心里,很感激他(她)们。
当年的知青几乎与共和国同龄,是党亲手培养起来的一代,从小就立志建设共产主义,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代人大多数是极富有革命理想的一代,顽强、勇敢、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尽管他(她)们经受了正常年代一个人一生都难以经历的社会动荡与人生变化,但少年时期打在他(她)们身上的烙印却很少磨灭。
如今、他(她)和我一样,都已步入老年,仍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虽然、我没有经历上山下乡,但是、对于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后来人们对知青上山下乡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在这里我就不去加以评说。
通过知青上山下乡这件事,反观、今天的家庭教育,家长们只想望子成龙,于是在家实施高压政策,孩子们心中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