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2016-02-20
来源:

学乐器的小朋友多少都经历过不想练琴的时期,每一时期的状态和原因是不同的。每当孩子哭闹不想练时,就会有一些声音冒会出来:"孩子不喜欢就别练了。"搞得家长进退两难。先别着急放弃,今天和微微安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来对症下药。

  某家小宝的学琴场景:

  某天,小宝说喜欢钢琴,经过几番交流,并尝试让他接触各式各样不同的乐器,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要学钢琴。见小宝这么执著,妈妈心中窃喜,于是买琴找老师,开始了钢琴学习。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小家伙不排斥上课,也喜欢老师,可就是不喜欢练琴,每天为了练琴,家里都上演着亲子大战。。。。。。

  问题出在哪儿了?

  开始前:

  学琴前的心理铺垫不够

  学琴前和孩子的交流主要停留在是否真的有兴趣,最多的对话是:"你真的喜欢吗?买回来我们要练琴哦。"孩子对这些并没有概念,往往是痛快答应的。这些话听起来就像"你真的喜欢这个玩具吗?买回去要玩儿哦。"

  前期铺垫我们来做两件事

  一,和孩子一起画一张时间表

  告诉孩子:"钢琴弹起来很好听,我们想要弹出好听的音乐是要每天练习的,每天30分钟,那我们一起来做张时间表,看看哪个时间最合适。"

  表格一定要孩子参与制做,如果还不会写字,可以用画画代替,否则只是大人代笔印象不会深刻。另外,不要忘记练琴初期还需要大人监督,所以要一起商量一个对大人孩子都合理的时间,这样才容易坚持。

  至于练琴时间,初学的小朋友30分钟以内是可以完成作业的,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稍作调整。比如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小朋友可以15分钟一次,分两次练习。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和曲目增加,时间自然而然会延长。但这点就不需要在前期铺垫时说了,也不能一次就把孩子的兴趣吓回去。

  二,告诉孩子我们是要一点点学会的

  不少小朋友带着幻想,似乎自己坐在钢琴前,就能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可以很快弹得像老师一样好。我们不是要打破幻想,但至少要告诉小宝们一些真实的情况:"我们需要慢慢学习,将来一定会弹得和老师一样好,但现在要有耐心,一点点学。" 否则,即便家长不讲,小朋友也很快会发现,原来神奇的事情没有发生。幻想破灭后就觉着:“这件大玩具什么时候可以不学啊!”

  初学期:

  初学期的3个月,对于培养孩子良性的练琴习惯很关键。家长的陪练有两项任务。

  监督

  既然制定了时间表,现在就要说到做到。练习几次后孩子都会有拖延不练琴的想法。不能怪他们三分钟热度,在学习过程中,"偷懒"也算是一种天性,家长和老师的职责就是规范他们的行为,帮他们培养学习习惯。此时小宝们会尝试各种可能性,看看哪种能让爸妈妥协,斗智斗勇的时刻便开始了。

  比如,不少孩子在练琴过程中,总是不停的去上厕所喝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其实在幼儿园,孩子们已经能完整度过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会安排在课间让他们去上厕所喝水。在家也可以这样,开始前做好准备,并且说好中间不重复这些事情,不要给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惯。

  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时态度要坚定,一次到位,否则就变成无休止的讨价还价。

  指导

  刚开始练习时,小朋友难免会有一些内容不记得,或者有畏难情绪。这时需要家长安抚和引导。

  如果是内容不记得,尽量用提示的方式解答,初学内容对于大人来说非常简单,看两遍就记住。但对小朋友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没有那么强。有些内容并不能关联起来,会望着一个音符迟迟不去弹。这时,需要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如果想不出来,就给一些提示帮助,类似于"这个音符比前一个音符高一层台阶,那我们数数看它是谁呢。"尽量不要直接讲答案,不然久而久之会形成依赖情绪。也给之后的"学不会"埋下伏笔。

  在这几个月中,给孩子树立练琴规则最重要,逐渐让他们知道这是像吃饭喝水一般,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对练琴细节不要太苛求,如果在其他事情上没有太高要求,偏偏到了学钢琴要求严格,孩子也会认为,是钢琴导致了父母对他的过多责骂。

  一段时间后(几个月)

  有些小朋友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排斥。

  一种情况是学习内容没有消化。表面看起来也能弹,但实际上之前的内容学得不扎实,当难度增加,孩子的畏难情绪也开始叠加,突然觉得自己怎么也弹不好,逐渐从不肯练到抵触排斥。这时需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暂缓进度,找到是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好,巩固学习,重新给孩子树立信心。

  另一种是教材过于单一枯燥。虽说前期学习不可避免的有枯燥内容,但肯定不是占全部比例。在每周同时练习的作业里,有一半喜欢一半不喜欢,都算正常,往往不喜欢的部分是训练手指的基础练习。需要老师和家长告诉孩子为什么练这些内容,对手指和之后弹乐曲有什么帮助,小朋友逐渐会理解的。但如果所有内容都不喜欢,这就需要和老师协商,看是否能教材上做出调整。

  学琴两三年或更久之后。。。

  同样大体分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前期没有问题,两三年后突然打不起精神,不愿意再练。这属于阶段性的疲倦,属正常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

  这时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表演,比赛或考级等活动,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动力。还可以在教材中穿插几首小朋友自己很喜欢的乐曲,缓解情绪,逐渐走出疲倦。

  第二类就是从前期开始一直磕磕绊绊,带着各种问题学下来的。

  这是比较麻烦的状况,孩子逐渐大了,学校功课也开始多起来。每天似乎很容易就能找出不练琴的正当理由,让大人接不上话。

  这时我们就需要和孩子好好交流一次,其实很多孩子在这种时候并不想真正放弃,可又不愿腾出时间练习。如果能说服孩子继续学习,那就回到最初制定时间表的步骤,由他们自己规划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和老师交流详细情况,做出适当的课程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各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关于陪练,琴键上的微微安也会在之后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

琴童的家长们大多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总是不想练琴,到底该怎么办?!或许苦中作乐是只有成年人才能坚持做到的事,但很多特质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不是要折磨咱们的孩子,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

  一、难以在练习中体会到乐趣

  说到乐趣,这要比最初的“兴趣”困难很多,这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寻的到,或许方法不当,或许成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令其反感,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理由,我们就先从无法体会到乐趣开始谈起。一台大钢琴,最初被当成一个大玩具搬回家,很多孩子们因此是兴奋的。但好日子不长,当训练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根本没那么好玩,要达到老师要求的声音,他们必须要用一些列的触键方法来练习,这种技巧练习是一个必经之路,无论谁在怎么讲究“快乐学习”,也逃离不开这条道路,即便是天才也不能。

  那么,随之而来的是畏难情绪和来自家长们严厉的督促,这时候是他们最需要严格要求和鼓励的时候。怎么办呢?简而言之四个字---苦中作乐。

  如何苦中作乐?那就离不开方法了,重复练习技巧是如此枯燥无味啊,各种各样的音阶、琶音、属七减七和弦让他们倍感压力山大。方法之一:尽量不单纯只练习技巧,建议同时选用包含某些技巧的练习曲、乐曲、奏鸣曲等,并强调将乐曲中所需要的触键要求和音乐走向的起伏加入到技巧训练中。这就为那些看似无聊的练习注入了目标和活力。

  其次,完整性,一开始孩子们的练习都会有断断续续、用错手指等影响完整性的缺点,技巧毕竟需要精确,让他们体会到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转变,而且每次进步一定要及时提醒他们,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里录制视频,让他们观看前后转变的不同效果,孩子们自己都会觉得兴奋,包括兢兢业业陪练的家长们也会有成就感。



  二、家长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有些学生家长,在陪孩子练琴的时候,边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边吆喝,wow!甚至有的孩子练着练着,琴没进步,爷俩儿成了游戏盟友。还有一些案例,是大人们自己社会事务繁忙或者工作累了要请假不上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如果大人觉得对一件事情可有可无没有足够重视,孩子们才懒得费那个力气,否则你都没有督促他们的足够理由。他们会从大人的生活漏洞中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反驳你。

  教学中也有不少好的案例,大多是那些默默陪伴孩子共进退的家长们,有外地家长每周陪孩子来京学琴,风雨无阻从来没有多余的话语,家长和我说,有一次家里下大雨,孩子高兴的说可以不去学琴了,但家长没有妥协按照既定日程来上课,现在孩子大了每周自己做火车来上课,同样风雨无阻,可见家教的宝贵。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但教育的一大意义是让人克服这个缺陷,所以建议大人们想一想,怎样在日常中克服这个惰性,先从克服自己开始,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否则,给孩子创造在好的物质条件都没用。

  三、重视转变过程

  不要错过任何可以表扬他们的机会,也不错过任何让他们知道自己不足的机会。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练习中,孩子们从不会到学会单手熟练的演奏是一个转变,从单手熟悉到双手配合是一个转变,从双手配合到双手熟练是一个转变。纠正了手指用法错误是一个转变,认知了谱子中的所有临时记号以及表情、力度记号是一个转变。每次纠正一个错误都要表扬,同样,每次犯一个错误都要提醒,尤其在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适合,必须有适当的惩罚。这点需要大人们下好决心。

  这仅仅是培养一个积极的爱好,而职业演奏的训练还远远比这个要多很多。所以,每每遇到不想练琴的时候,软硬兼施、必要的严厉都是需要的。启蒙阶段是兴趣培养,提高阶段就很有必要有严厉手段了,这个阶段,千万琴童放弃了,坚持下来的,都能将此留给未来的人生。


植竣妈妈:

  你好!这段时间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遇上一点困惑,不知如何做才好,非常想听听你的看法得到你的帮助。

  这几个月,我女儿在每天的钢琴练习上,都表现出不愿意多练。我平常也不会强求她练习时间长,一般最多就40分钟。但是我发现我女儿不管练得熟不熟,都不愿多练,一首曲子,练上三遍就是极限了。我对她说,一首曲子,连基本的弹熟都做不到,还说什么别的。但她就是不愿意。我让她再多弹两遍,她都打心里不愿意,再弹就弹得还不如前两遍好。

  如果遇到弹新曲子,因为要熟悉一遍谱,然后分手、合手,再加上练习旧曲子,这样弹下来,有时候会超过一个小时,这时候她是不会不耐烦的。但是当对新曲子熟了大部分的时候,让她多练,她就不乐意了。每到这时候,她就烦,然后我批评她或是硬规定她要弹上几遍,她就弹的时候卡个不行,然后就自己哭。看到她这样我心里真是气呀,要不是忍着,我早想揍过去了。

  她爸也受不了她这样,说怎么老是练琴就哭,这样还学个什么?!我有时候也想,这样受罪不如停了。但是更多想的是,必须坚持吧,总不能烦就不学了。昨晚我问我女儿:“你是不是不喜欢钢琴,不想学了?”她说不是,愿意学,就是不愿意每天都练。

  学琴到现在,我也知道这么小的孩子每天都练确实不易。说实话让我来做,我也难做到。但是怎么办呢,都说学琴就得练的呀,就算不是为了走职业,但也不能学得四不象吧。

  还有不仅在练琴这件事上,在学拼音等事情上,我发现我女儿遇上不喜欢的就不愿意多做。这个是人之常情吧。我就是想这种情况能有什么办法克服吗?

  

植竣妈妈的回答:

我相信大多数琴童的家长,看到上诉场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鸣。孩子不反感学音乐,但是受不了反复的枯燥的练习,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儿童的常态反应吧?他们为什么受不了?为什么会排斥反复的枯燥练习?

很简单,在思想上,他们没有意识到学到一身好本领必须付出什么努力,没有思想准备在行动上,毕竟是小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意志和自制力去克服困难去每天都做到家长希望他们表现的那么好。

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去帮助孩子呢?

当然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去下手。


首先,我们需要和孩子做充分的沟通,让家长和孩子都真正达成同频共识:我们为什么要学琴?学琴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达到那个目标,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我们将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可能达到这些条件?

这些问题,让我们家长先静下来想想,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真的想清楚了吗?我们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学琴?是通过左右手配合开发右脑,还是仅仅为了跟风?是被别的孩子那貌似优雅的演奏的姿态吸引想去附庸风雅,还是希望能给孩子未来的人生找一个最忠实的可倾诉的伴侣?是想可以做特长生对升学有利,还是为了磨练孩子的意志熏陶他高雅的气质?

想清楚初衷后,那么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练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得到什么收获?是粗通皮毛,学几年会弹几首简单的曲子,有机会可以展示表演一下,还是对音乐有一个理性和感性兼具的独立认识?是看到谱自己有办法去面对和处理,具备较强的视奏能力,还是能跟着老师给的谱依葫芦画瓢就成?不同的目标值,所需要的时间和过程和要求都会有不同的调整,我认为,家长自己彻底想清楚这个很重要。

为什么学琴必须每天都练?无论是半个小时还是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请问这个时间是怎么合理计算出来的?如果每天都科学练琴,应该是有一些基本练习步骤的,那么每个步骤达到目标值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妈妈和孩子一起用心去思考和计算过吗?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将要和孩子一起付出哪些代价?克服哪些困难,为什么要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不一样的收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琴也是如此!

我想,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把这些问题都理顺了的时候,孩子对学琴,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高度。是的,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我和儿子的对话比较多,平时的言谈中,我们围绕这类主题进行过若干的沟通。我通过各种方式和他互动:我们一起见到的具体案例,打各种生活中的比喻,借鉴各种人物学艺的故事,让他明白到我希望他明白的道理。我希望他能理解我的所想,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和我达成共识,因为说到底这是他在学艺。所以,小竣对考级不考级,持无所谓态度。对比赛是不是第一,不会太介意。但是,对老师每周的任务,对乐团的每一张乐谱,他是认真对待的。他谦虚学习,但是并不盲从。在房老师那里上课,如果他某个地方和房老师有不一样的处理意见,他会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然后听老师的意见,而房老师也会耐心和他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


孩子的思路和大人达到同一个水平线后,他们就有了更好配合老师与家长的基础,有了更多的动力,也有了更大的坚持不懈的可能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他们行为上也和大人一样具备较强的自制力。所以,在具体的行为上,我们需要经常去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去督促他们,甚至偶尔强迫一下他们必须打起精神继续前行。思想作引,行动上,则必须是相对严格地执行。

没有执行力,所有的思想就成了空谈,落不到地上。所谓的浮躁,就是思想不能落实到行动上。

比如练琴,我不会要求孩子必须练多久,我只要求他完成每天必须的练琴步骤。我不在数量上对他提要求,我只在质量上把关。比如遇到难点,我不会说你必须把难点拉几遍,我要说的是你把这个困难克服后,能正确地连续拉三遍,那就算过关。关于这一点,我是基本不打折扣地完成的。

孩子到底是孩子,遇到困难一遍一遍地反复弄,往往都搞不定,他急不急?急!哭不哭?哭!肯定哭!起码我儿子就哭!尤其是学琴接近两年到达一个瓶颈期的时候,哭得最多。我曾经跟他开玩笑,我说你那把四分之一的琴,都快被你的眼泪泡烂了。哭是正常的,我能理解他哭,但是我不会因为他哭就降低要求,眼泪在我这个妈妈这里,除了情绪得到发泄和释放,是没有其他价值的。哭了继续来,甚至哭着继续来!每当这时候,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你的心如果有一百分,假如你用了五十分哭,还用二十分来观察妈妈对此的态度,那么你算算你还有多少分可以用到练琴上?这样的效率能高吗?能更快克服困难吗?如果哭能帮助你尽快克服困难,那么你不妨大声点使了劲哭;如果不能,那就收拾好心情,把心专注起来,用一百分的心练琴。我们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忽略哭无视哭甚至讨厌他哭,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哭里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中,转移到解决问题这个核心上。提醒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有哪些?比如把难点分解分拆,放慢速度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慢慢啃,准确无误了再试着连贯,再加速。方法老师都是教过的,作业是针对孩子的能力来布置的,也不会太离谱,只要你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不想解决的困难。


当孩子在家长的引领督导下,不得已的坚持中慢慢感受到进步,实力一步步增强,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得到更多的演出和展示机会的时候,他们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正能量就越蓄越多了,继而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到那个时候,就算你跟孩子开玩笑说不要学琴了,孩子也会跟你急的,他们会不容置疑地说:“那绝对不行!”尽管他们最终的目标可能并不是要成为专业的演奏家。

            摘自---植竣妈妈的博客





阅读58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