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段吃"百家饭”的美好记忆!

2016-12-15
来源:

有过一段吃"百家饭”的美好记忆!

      “百家饭”,是过去民间育儿的一种旧俗,幼儿若长期体弱多病不愈,家人即用红布缝制一个大口袋,由父母或亲人,拿着口袋向邻居挨门乞讨,用讨来的一百家粮食,煮饭喂体弱患儿,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病害,使小孩身体健壮,健康长大。

     “照明”在我的人生记忆里经历了和谐变奏“三步曲”,即:“油灯、蜡烛、电灯”。说起“油灯”,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家里照明除了松柴就是用煤油灯,六七十年代在农村使用概率极高。

 讲起煤油灯,制作方式也是非常的简单,找一个加盖的空墨水瓶,把盖子从中间打个眼插入自行车内胎充气嘴,再把尼绒线绳穿入,灌入适当煤油即可。

     每当夜幕降临,屋内光线黑暗,煤油灯也正式“上岗”了,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灯光由弱逐渐变强,冒出浓浓黑烟,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淡淡油香”,发出滋滋声响,犹如弹奏“和谐进行曲”,整个屋内“油香渐浓”,饭香也扑面而来,“二味合一,其乐融融”。

     然而、有过一段难忘吃“百家饭”的美好记忆!“吃百家饭”对于我来说、是真正意义上远远超过在100户以上人家里吃过饭。记得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公社有8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为了解决公社没有通电仍然还在使用煤油灯的行政村用电问题,公社领导决定由我和罗师傅、巫师傅三人负责进村入户,一户一户安装照明电灯。

     当时、电灯在农村是最为奢望之事。我们三人一个村一个村,依小组挨户安装,装到谁家中午就在谁家吃中饭,装到谁家晚上就在谁家吃晚饭。大约有一年的时间。

      如今,电灯无论在城市和农村,无论何时何地,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佳“伴侣”,伴随着城市霓红灯的初现端倪,电灯也成为装典城市和农村夜景的常用方式,霓红灯成为新世纪街道亮化工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照明见证了我吃"百家饭”的美好记忆,成为我脑海里一个永久的印迹!


阅读5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