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时捉鱼与砍柴的记忆

玲雅小编
2021-03-31
来源:玲雅少儿艺术中心官网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601_7cfce1d1c61d476ea35e6df4e6d61f93.jpeg&re.jpg            童声独唱《童年的思念》

童年我是在农村度过的,童年无忧,和同村的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疯玩,只有到了吃饭的时候,才能想起回家。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捉鱼,因为夏季有水稻田,田前地头都有水沟,水沟里都有鱼虾,它们伴我度过了童年许多的欢乐时光。

孩时捉鱼的乐趣

在六十年代末,生活在农村乡下的孩子,很少没有水里捉鱼的经历,我的家乡虽然没有纵横网状的河流,更没有水乡之称,但小溪小沟众多,小鱼小虾却也不少。因而在水中捉鱼,既是我小时候必备的本领,也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乐趣。

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以前小河的鱼都是野生的,而且种类很多,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加上人为因素,河里基本没鱼了。还是先来说一下我那以前都是怎么鱼的。

一、竹网拦鱼。用小竹子编织成网(小竹排),把粘鱼的竹网平着固定在河水急流下方,一旦鱼落入竹网它是逃脱不了的。

二、电瓶电鱼。跟着我叔公去,后面背着个箱子是储电的装置(电瓶),一根竹竿电线连到渔网上,拿渔网在河里戳戳戳,然后就会有鱼自己往网子里蹦。这种抓鱼方式现在想想有点反感,经常被电到一身痳痳的。

(国家已明令禁止电鱼

三、潜水摸鱼。六十年代农村乡下每年到了夏天大人们都会组织村民用石灰毒鱼,村里大一点的孩子都学会了潜水摸鱼,看别人摸鱼觉得也不是很难,后来自己也学会了潜水摸鱼,难度比较大的是在水下要睁着眼,瞎摸是看不到鱼的。

(国家已明令禁止毒鱼

四、放针钩黄鳝昼伏夜出,晚上觅食活跃,根据其特点,傍晚时开始放针效果最佳。运用放针法钩捕黄鳝所用的饵料是比较大的蚯蚓,以免黄鳝吃饵时负伤吐针,黄鳝吃饵时竖着将针全部吞下,吞下时一旦黄鳝在活动时马上被拉横,这样黄鳝就不能跑多远了。应用放针法捕捉鳝的最大缺点是黄鳝吞针后取针较困难,而必将针取出黄鳝负伤重,不能存放过长,更不能饲养。

五、开闸捡鱼。每当开闸泄水捡鱼是我最高兴开心的一件事七十年代初期在水电站工作期间经常要清理过水大坝开闸泄水,当过水坝不过水时,整个坝底一片雪白用桶装,太兴奋啦!

如今、当我每每走过鱼塘水渠,就会想到童年的家乡,想起故乡的鱼塘,想起童年时代捉鱼的情景。现在已经没条件再去经历这些,七十年代在河里抓鱼几乎是所有在农村孩子最大的乐趣之一,对于抓鱼这件事,只剩下回忆了-----

src=http___photocdn.sohu.com_20150722_mp23831119_1437552890807_4.png&refer=http___photocdn.sohu.jpg                     孩时砍柴的记忆

小时候,农村里头大多家境贫困,砍柴是人们的日常功课。十二岁以前,家中炊用的柴禾是母亲和外祖母独自上山砍回家的。那个年代我们那里的农村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大灶台,又养了很多的猪,吃饭的人又多,需要烧很多的柴火。

所以小时候干的最多的也是砍柴了(柴分为:路基草、散柴、大柴),每座山都砍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哪里的一草一木都记的非常的清晰。多年后,离开乡下到县城三十多年了,梦时也会有砍柴曾经走过的地方。

十二岁的我,农活还干不动,母亲就叫我和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们结伴上山去砍柴。那时候农村人孩子多,同龄的抓起来就一大把。记忆中我们这些小屁孩,每人腰上绑着一把柴刀,排着队去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聊天,唧唧喳喳的,很是热闹,砍的时候也互相聊天,一点也不觉得累。

说起来砍柴还是有讲究的,左手握柴,右手挥刀,身子顺势俯贴山坡,或成右弓步,或成右扑步,摆开进攻的架势。随着左右手的协作挥动,腰部的频频微扭,人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全身的力全都挤到了柴刀的锋口上。草木荆棘,在刀下服服贴贴地倒下。砍下的柴排成一列列,看看一担柴的重量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捆柴。

捆柴时,依次将柴草一把一把地叠起来,再将一摞摞柴系成一小捆。然后选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坡,放好捆柴的绳子(用竹子劈开做绳子),把一小捆柴再叠上另一小捆柴上,最后用力将两个绳头拉紧,就成了一头(大捆)柴,这样,捆好两头为一担。

接着是穿柴,穿柴,就是将系好的两“头”柴装上扁担。说起挑柴的扁担(担棍),也叫“穿担”。这种穿担,是毛竹或木棍做的,两头削的尖尖的,把尖尖的两头穿入捆好的柴的腰部,就是一担柴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穿柴的技术很讲究。穿得好,挑起来就省力,穿不好,挑起来很费力的。要先在坡上倾斜地放好第一捆,在第一捆柴的腰部先用穿担造一个孔,叫“引窟”,使其“引窟”斜向上。然后将穿担的另一头扎入第二捆中,在肩膀上扛起,走向第一捆,将穿担头刺向第一捆的“引窟”。随着穿担的扎入,迅速地将第一捆柴利用肩膀的力气提起来,这样两捆柴就上肩挑柴上路了。

回家的路上就特别累了,个大一点的和力气大点的,走得更快,因为肩上都尽可能的挑的重,走的快的也不等你,我比较矮小些,老是走在后面,肩上挑的感觉越来越重,走到后面腿也很疼,每次都很费劲的回到家。

回到家一般都大人都吃过午饭了,这时候很饿,我一般能吃两碗饭,饿了的时候只需一点点剩菜汤水都感觉很好吃。坐着吃完饭,算是休息过了,下午的活又要开始了,每天都这样。

现在好了,随着农村用电状况的改善,电饭煲、电炒锅、电子炉、微波炉等生活电器的使用普及。液化气逐步进入农民家庭。砍柴,作为一项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终于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曾经有过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做饭时烟熏火燎的场景少了。家庭主妇们那种因烟熏火燎而患下的“红线锁边”的眼疾和肺病等因环境因素而出现的疾患越来越少见。因烟熏火燎而墙面、屋顶漆黑的房间基本成了历史。

如今,老家的孩子再也不要到山上砍柴了。至今怀念的,是外祖母给我做的草鞋,精致、耐穿、不磨脚。现在人们生活改善了,农村上山干活基本没人穿草鞋了。

20201219ABUIABACGAAg97aa8gUo1rz7nwMw2AQ46gE.jpg

阅读77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