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钢琴;教育;现状;反思
摘要............................................................... 1
Abstract........................................................... 1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2
二、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钢琴教学上“重技轻艺”的倾向.............................. 3
(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封闭.................................... 3
(三)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
(四)音乐性的消失.............................................. 5
(五)学习目的功利性............................................ 6
三、由我国钢琴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6
(一)《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 6
(二)钢琴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 7
(三)引进和培养名师,提高我国师资水平.......................... 8
(四)改变招生体制,提高我国招生标准............................ 9
(五)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自1987年,中国内地引进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以来,学习钢琴的热潮就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在所学乐器的调查一项中,钢琴的学习比例在所有乐器中占42%。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际钢琴比赛的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演奏家的身影,朗朗、李云迪、陈萨等一批年轻新秀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在为自身创造辉煌的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吸引着无数钢琴爱好者崇拜的目光,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成千上万家庭对于子女“朗朗式未来、李云迪式未来”的梦想与希望,这种愿望对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1]。钢琴教育在全国普及速度之快是令人震惊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钢琴拥有量的数据变化中深切地感受到。
自2001年起,中国家庭钢琴拥有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增长态势,这不仅说明中国钢琴销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学琴人数也同时增加,钢琴教育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与重视使得学习钢琴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成为钢琴消费的重要群体。
钢琴考级人数的变化以及琴行、艺校等培训机构的增加同样可以说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据调查,上海市钢琴考级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最初参加钢琴考级的只有几十人,但是现在,这个数量已经发展将至5万人,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市家庭钢琴拥有量已经达到10万台,130多家大大小小的琴行遍布深圳的大街小巷[2]。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先生在对世界很多国家的钢琴教学情况做出一番详细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钢琴学习热度上升最为迅猛的一个国家。当他受邀到祖国大陆举办演奏会或进行钢琴讲学时,场场爆满的景象带给他无限地感慨。几乎每到一个城市,他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钢琴热”给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所带来的影响。关于琴童的数量,刘诗昆谈到目前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此外,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将器乐学习纳入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客观上为钢琴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以看出,钢琴教育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机遇与风险常常是并存的。尽管“看上去很美”,这种高速率的普及与推广却仍然使钢琴教育遭遇了许多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钢琴艺术的严谨性正在慢慢地消失殆尽、钢琴教育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技术等种种不容乐观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不协调的景象使钢琴教育市场变得一片混乱,钢琴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和不满[3]。本论文将针对邢台地区的钢琴教育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期望以此为切入点,对其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钢琴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于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技艺论成为学生所追求的专业目标。在课程上大多是音乐院校各种专业的翻版与浓缩,缺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应具备的美育特质。在对音乐美感的表现、领悟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应有的延伸与结合,致使“重技轻艺”的倾向在一些技术课和理论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多音乐学院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中,都是以培养钢琴表演人才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这种偏向,既脱离了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也偏离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目标,同时也违背了培养从事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人才的目的[6]。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多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钢琴童军”来说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在业余钢琴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琴兴趣的消失,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会有学琴的动力。教师可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并存的教学方式,在一段时间的一对一授课后开一个小型音乐会,也可以增加合作性曲目,比如四首连弹、八手连弹、协奏曲,这既可以使学生间加强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现场演奏水平。此外,由于成人学习钢琴在理解力与主观能动性方面都强于儿童,所以教学方式与内容更应有别于儿童。比如成人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课、集体课等形式,通过集体讲说、重点示范、个别发现问题再纠正的方式达到授课效果。我国现在的钢琴教育大多是把钢琴与其他乐器孤立开来,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曲目。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贯穿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等许多乐器声音,如果学生对这些乐器声音不熟悉,那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弹奏及触键的感觉;再如赵晓生先生所作的中国钢琴曲《冀北笛音》,是根据河北《五梆子》的曲调改变而成,由笛笙合奏,如果学生不熟悉笛笙的声音特点,在弹奏时对于曲子描述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情感和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是很难把握的[7]。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拓展艺术面,了解管弦乐、声乐、交响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熟悉包括民族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声音。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钢琴属于西洋乐器,了解民族乐器对学生学习钢琴没有太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了解民族音乐风格和民族乐器声音特点对演奏中国钢琴曲有很大帮助,尤其一些由民族音乐改变的钢琴曲,领会民族古韵是弹奏好这些曲目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我国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些学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例外,我国音乐教师(特别是钢琴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专业技能性部分,而技能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我国钢琴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①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②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及其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长此以往,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无法提高。而科研能力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③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和练琴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很多孩子在弹琴时表情木讷、呆滞,给人感觉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摆弄一件没有生命的机器,并且弹奏出来的音乐让人感觉索然无味,毫无乐感可言,表现欲望的释放更可以看作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钢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琴童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琴是手段,进行素质教育是目的。优秀的钢琴教师能帮助学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赢,他们在注重解决学生技术问题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但是,现实中的社会钢琴教育却逐渐演变成了“重技轻艺”的教育。以练习曲为例,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练习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指法以及灵活度,因此在给学生讲解练习曲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时,只着重于技术,却忽视了其中所隐含的音乐内容【8】。所标注的力度变化、呼吸换气、踏板的使用等记号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教学重点的严重偏差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法所教出来的学生也绝对不会奏出美妙的旋律。
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社会钢琴教育本身是一种业余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所宣扬的不是选拔意识,而是普及和入门,因此,对于那些琴童不必提出过多要求,他们只需学会弹钢琴,而理解钢琴音乐的深层含义以及音乐内涵的表现并不是社会钢琴教育的重点。对于社会钢琴教育的核心目的,他们完全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结果,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在弹琴时,手指是在运动的,而头脑却是一片空白,毫无内心情感的表达。显而易见,这种态度为那些教学不规范、不严谨的钢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误人子弟的借口,他们对自己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非但没有进行反思,反而变得理直气壮,无疑,学生和家长却为此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因此,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必须尽快扼杀掉,只有正确、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钢琴教育,琴童潜在的天赋和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如果教师仍旧维持现在的教学方法,不想方设法解决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问题,那么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有许多,以考级为目的的占多数。产生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钢琴学习知之甚少。许多家长甚至认为达到一级钢琴就学到顶了,殊不知音乐的学习、一门乐器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比境、不断完善提高的漫长道路;二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拿到了一级证书就处于竞争优势,把考级作为钢琴演奏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下学习钢琴使得学生曲目学习范围缩小,许多学生把考级曲目视为学习钢琴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高级别,自目跳级,甚至为了通过考级,花一年的时问只练习四首考级曲目而忽略钢琴基础的训练。这种单一曲目的学习,不仅造成学生演奏能力差,更使得学生接触的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甚少,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忽略对钢琴音乐的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音乐教育专业所肩负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面对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新课改形势下的我国钢琴教育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
审美体验为核心,那么我国钢琴教育必须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师范院校都遵循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重技轻艺”的倾向,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和美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弹奏价值、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钢琴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钢琴教学内容要体现经典性和文献性,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作品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的审美动力。钢琴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浅效应。同时,要尊重学生对钢琴作品的个性体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钢琴作品,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钢琴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来表达音乐的机会,可以对自己弹奏的作品自由发表见解,而不应总是促使学生进行勉强的联想,或是由老师进行标准答案式的讲解。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种文化审美观念的碰撞,如果让外来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那势必就会压抑甚至排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审美观念。所以,新形势下的我国钢琴教育应以培养审美情趣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学生兼收并蓄本民族和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多接触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通过学习中西钢琴音乐文化来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审美观厂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我国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的我国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个教学单位,主要依靠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统一教材、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10】。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源远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与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较好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3)演奏会
学校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据了解,在美国从事钢琴教育的老师必须执证上岗,无证上岗一旦发现将处以重罚。而在我国这项制度尚未建立,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约束,从而造成本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门槛【10】。目前对钢琴从教人员没有制定任何管理政策,从事钢琴培训的教师队伍也缺乏准入管理制度,这样从业的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自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举办了各种类型的钢琴大师班,但难成气候。另外,这种质的欠缺还表现在我国缺少一些在全国钢琴艺术界相当有声望的“叫得响”的钢琴名师。
以往我们只要谈到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就意味着降低标准,这实际从观念上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首先,暴露了我们潜意识里对音乐教师和教育专业的轻视。师范招生标准应该是最高的,应培养素质优良的学生来当老师,才能造成良性循环。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能一味地降低标准。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怪理论:“孩子学习不好,干脆让他学音乐吧!”[11]。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的招生标准太低,给人感觉太容易。我国音乐教育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我国音乐教育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中国古琴弹奏常说“操琴”,操包含操练、操作、操纵,内含练习、实践、控制等多重意义。赵晓生先生说道:“操,不但以手操之,以身操之,更必须以心操之,以神操之。”“弹琴”与“操琴”一字之差,却反映了钢琴演奏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和层次[12]。前者只强调对键盘的熟练操作、技巧的娴熟性,而后者将钢琴演奏上升到人琴合一的层面,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感受。所以,我认为学习钢琴应该首先注重对音乐美感的培养,抱着一种良好的心态身入乐境,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体会音乐更深层次的寓意,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更多乐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对象是涉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程度的广泛群体,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与要求也当有所区别,同时钢琴学生自身应当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音乐美感,所谓习琴有道、身依心之,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学习持久均衡,层层高升。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素质教育出发,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为钢琴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