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不惹事!

2016-09-29
来源:

  老有所为不惹事积极养老”是指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愿意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这种养老方式,又被称作“老有所为”。

    消极养老”,是指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只求居家安闲度日,无需再为国家和社会操劳。这种养老方式,又被称作“享受清福”。

       老有所为”,是老年人本能的要求和愿望,在社会上也有广泛共识。近闻有人主张“老而无为”,并举例说,一位有名的社会学教授退休后,主张退而“ 全休”,将多年积累的资料交给他的学生,从此走上“周游世界”的“玩乐”之路。这种说法,曲折表现了一些离退休人员的心态,也道出了对什么叫“老有所为”的一种看法。能否把这位老教授的言行,看作是主张“退而无为”呢?要说明这个问题,还要从“老有所为”到底是什么含义说起。

      老有所为”,一般理解为人老了,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言行不但要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可见,“老有所为”的外延是极为广泛的。但有的人把“老有所为”的范围定的很窄,甚至认为只有在原来职务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作用,才算“老有所为”,以致在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现象: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原来的领导人不请自到,坐下就发言,一讲两小时,在职的同志很为难,而他个人却认为这正是“老有所为”。这是一种误解。

       退休了,在原来自己所从事过的业务上如果有条件继续发挥作用,自然并无不可。一位老革命家,说他离开领导岗位后,是“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不惹事,表现了这位老同志的自尊,也免得给在职的同志招麻烦。而“不管事、不问事”,意在不干扰在职同志的工作。

      还有一种观点,一说“老有所为”,就是“大器晚成”,在老年又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如写出名著,在科学上又有所发现。能有如此成就,当然、本人高兴,社会受益。但如果把“老有所为”定在如此高的“档次”上,那大概会“和者皆寡”了。

        其实,老年人一切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言行,都是“ 老有所为”的可贵表现。像带头遵纪守法,为后代讲民族美德和光荣传统,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应看作是“老有所为”。南宋的陆游高寿八十有五,晚年当然难以再干农活,但他有诗云:“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看好家中的鸡和猪,这不也是对家庭的一点贡献吗!有的老同志临终遗嘱,后事一切从简,将尸体献作医学解剖。这实际上是将“有为”贯穿到生命的终点。


阅读4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