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窗口、最大的试验区和最险的风尖浪口,历尽了改革的种种矛盾和压力,习惯了改革的种种痛苦和困惑,承接了改革的多重艰难和试验。现在农业税减免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是乡(镇)干部却普遍感觉基层工作开展的艰难。
我是1980年进入乡政府工作的(当时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干过办公室文书、户藉管理、婚姻登记、农业统计、会计等工作,一干就是八年,下面就说说八年乡(镇)工作的酸甜苦辣吧 !
回忆起在乡(镇)工作的日子里,是那样的潇洒、浪漫、实实在在。虽然工作是那样的忙,那样的累,但同事们心如明镜、肝胆相照、真真切切、开开心心、说说笑笑。有事了大家一起突击干,没事了到村里转一转,随时发现老百姓生活上、生产上的一些问题帮助解决。
时间紧,工作量大是乡(镇)干部的又一写照。有人说乡(镇)干部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没有不干的事。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只要地球上存在的事,我们都要干并且也都能对付的了。“上面动动嘴、乡(镇)跑断腿”,必须真抓实干。上至基本国策、经济建设下至一家一户生产、生活都属我们的工作范围,好事、坏事(指:得罪人)都得干,军、烈、荣残及困难户的补助款也要亲自送到手。
“万金油”是乡(镇)干部的美称。因为啥都干,所以样样都会点。比如:党建工作的各种制度上墙,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率、人口出生率,甚至连预产期都会推算。都知道“三月孩不过年”。只要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都会。所谓中心工作,就是上级安排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带回来的任务都是中心工作。至于“七站八所”(农技站、农机站、农水站、林业站、统计站、文化站、经管站,派出所、财政所、土地、民政----)的本职业务那只能靠业余时间去抓抓了。工作劳累、生活艰苦,这还不算,名声还不好,老百姓把一切怨恨都记在我们身上。原因是开展工作就与老百姓打交道,不管老百姓愿意不原意、欢迎不欢迎,孬事好事都得干。老百姓不知道这是上级安排的任务,就认为是你乡(镇)想干的。哪怕是好事,老百姓不见实惠就难以接受,累死也没人感谢你。比如: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搞种植结构调整,乡(镇)干部象媒婆一样,跑断腿、磨破嘴难做工作。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说是“基层干部雄赳赳,只管种不管收;农民群众气昂昂,又马爹来又骂娘”。可见工作之难。也难怪老百姓误解,所以对乡(镇)干部没有好看法。
这不是在胡吹,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想、对于乡(镇)干部我们要客观、公正、辩证地去评判,功与过,是与非,得与失,乡(镇)基层干部的酸苦咸辣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品尝体会的,有限的权力和无限的责任,过多的指责和少量的鼓励,大量的付出和少量的回报,是乡(镇)干部的人生几何,希望各级组织能体谅乡(镇),爱护和激励乡(镇)干部,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使之为农村的改革和进步,农业的发展和兴旺,农民的未来和幸福发挥最大值作用,实现农村和乡(镇)工作的共进与双赢!
“走出低谷天地宽,柳暗花明又一村”。乡(镇)是我们国家的政权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实地解难题,抓重点,保民生,促发展,形成班子有力,力保运转高效,做到公开有法,力保规范行政 ,落实办事有为,力保服务到位,要践行做“秤砣”式干部,沉到群众中去的精神,爱民、为民、利民,谋事用心,干事用劲,处事用心,大胆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地推进政治民主进程,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推进乡(镇)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大有可为。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农村改变政社合一体制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通知》规定乡的规模一般以原有公社的管辖范围为基础,要求各地有领导、有步骤地搞好农村政社分开的改革,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改变党不管党、政不管政和政企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