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考级需要注意的事项

2016-03-15
来源:

钢琴考级需要注意的事项

演奏水平发挥的好坏是考级是否能通过的重要因素,但单纯的演奏并不是艺术表演的全部。有意识的注意以下几方面,能给考官评委留下良好印象,有效提高成绩。

1,着装大方,自然,整洁。

2,注意台风。进入考场后行鞠躬礼,如需要可自报曲目。调整好演奏姿势,待心平气和时再开始演奏。

3,遇错不慌。由于紧张等因素,考级时常会发生演奏错误,千万不要慌张,坚持演奏,不要停下来纠正错误或从头再来。考官更注重乐曲整体演奏效果,一点错误并不重要。

4,善始善终。演奏完后不要马上离开,适当保持乐曲意境,然后行礼离开。

另外,由于考生很多,考官常常没有时间听完全曲而挑选乐曲某个片断来听。针对这种情况,希望考生在学习每首乐曲时要全面练习,不抱有侥幸心理。

考级:为何要练“基本功”-希望之星钢琴音乐教育网

   在钢琴业余考级中,从一级至十级,都有相当分量的基本练习,即音阶、琶音,各级的基本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为什么对基本练习如此重视?请让事实作回答。

  这几年考级中,有一些学生一进考场,坐在琴凳上,一上手就是一串漂亮的音阶琶音,他们弹的流畅均匀,学得很严格正规。评委心中暗喜,“通过”不成问题。有这样好的基本功,弹练习曲、乐曲是不会有大的出入的。

  另有一些考生,音阶琶音弹的实在很差,甚至报考七级,仍错误百出。这些学生指法错,节拍不稳,手臂乱颤,手指软弱,速度很慢。评委眉头一皱,一听就无法通过,因为这样的基本练习水平,完全达不到要求。

  有些考生平时只想弹些乐曲,不重视基本练习,很少按部就班地认真练习,为应付考级,临时突击一下,目的是能混过关就行,这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

  应该知道钢琴弹奏技术难度较大,范围很广,而其中主要技术就是音阶琶音。请分析一下每首乐曲吧,它的主要技术都在音节式跑动中,把音阶琶音练好了,其它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有一些学生,弹每一首乐曲都感到很困难,要磨很久才能掌握。为什么?因为技术差,基本功差,平时没有好好练习音阶琶音,只得弹奏乐曲时,就事论事地重新练习,这是很不明智的学习方法,费时、费力、效果差。如果平时早就把音阶琶音弹得很好,在弹奏乐曲时碰到大量这样的技术,因早已是驾轻就熟,很快就能练好,他们能弹才很多教材,有多高兴啊!

  其实弹好音阶琶音也并不难,只要初学时就重视,搞清指法,坚持每天练习,细水常流,持之以恒,就能逐步熟练,并不费事。  钢琴“业余”考级,遵循的是较严格的科学标准,从音阶琶音来看,三至十级虽然内容几乎一样,但速度、流畅度、均匀度差别很大,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往高难度发展。在实际练习中我们都明白,要弹好音阶琶音不是讲一讲就能掌握,弹奏技术的掌握过程,是一个不断熟练、不断提高,直至在演奏作品时,能成为下意识地、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技术的过程。

  进行长期的技术训练,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假如对技术训练感到枯燥无味,短时间内又难以见成效,认为远水不能解近渴,就放弃练习,一心只想弹好听的乐曲,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对弹奏技术既无心又乏力,不能坚持练习,这就不利于钢琴弹奏水平的提高,尽管渴望弹奏许多较高级别的乐曲,也将因为基本功太差无法胜任而遗憾。

  还应指出,在认识到弹奏音阶琶音的重要性之后,若基本弹奏方法不对,也是徒劳的。一些学生在弹基本练习时,肩臂很紧,手指很柔软,没有节拍,很不均匀。我们说,基本弹奏方法不对,越弹就越不对。因此,一定要遵循一套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抓住音阶琶音各类技术的弹奏要领,有意识地、有明确地,又有具体措施地练习,方能快见成效。

怎样练好音阶

   音阶练习,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可我的儿子在练琴时,特别不爱练音阶,作为业余辅导员,我做了一点尝试。我儿子在音阶练习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经常是时好时差,很不稳定。主要问题时:碗硬;抬指不放松;穿指慢;手指力度差;五指不立;指法错。指导他学琴的老师,每次课上都认真纠正,起初我总认为是练琴时间短,不用心,就让他多练习,随着练琴时间增加,练习方法的改进,孩子终于爱练音阶了。我对它练琴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有三条原因;一是不愿练。他觉得练音阶乏味,枯燥,没有新鲜感,不详弹奏乐曲优美动听,越练越有兴趣。因此,对弹奏乐曲比较认真,面对音阶马马虎虎,会弹就行,不下工夫。二是缺乏耐心。他是属于好动,淘气坐不住的男孩子,练音阶时间太长,就厌烦了。三是手指条件不太好。手指瘦小细软,掌关节韧带发紧,导致抬指差,双手五指立不住。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请教钢琴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下,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让孩子真正懂得练习音阶的重要和益处,启发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告诉他练习音阶,一可以提高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反映速度,二可以熟悉指法,巩固记忆;三可以熟悉键盘位置,熟悉调试及其转换,提高视奏能力。特别强调基本功的练习,不是三天两早上就练好,而是需要坚持长期训练,就象练书法,尽管会写字了,但要真正写好,必须下功夫坚持每天练习,不能间断。让他树立坚持长期训练的思想,消除厌烦心理。

2. 树立明确的目标,一段时间集中克服一个毛病。首先解决一个“立”字。解决五指不立和掌关节发紧,办法就是靠苦练。弱奏时有意识注意:不练琴时,有空儿就在桌子上,脚上练习抬指和立指。二是学会一个“慢”字。只有会慢练,才能逐渐加强力度,增加耐力,并为以后的加速打下坚实基础。三是防止一个“混”字。A大调,#f小调,g小调,C小调,这几套关系大小调,很容易混淆,指法易错,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经常巩固,直练到准确无误。

3. 采取分组练习法。将学过的音阶分为四组,每次练琴时先弹两组音阶,再弹乐曲,而后再弹音阶,交叉进行,每组慢练五次,快练一次,逐渐增加次数。除此之外,对于每次练琴中取得的小小进步,及时帮助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调动他练琴的积极性。

学钢琴要培养五项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开始学琴时,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  

   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以下能力:  

   独立识谱能力                        

   从入门时期的后期开始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识谱能力,教材在进行中每条都要示范、讲解。当孩子顺利进步时,留一部分作为“自练”,即教师不作任何讲解,也没音响效果,孩子可自己找难点,标指法,处理发挥。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识谱能力,也培养了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避免了过于依赖教师的倾向。这里注意:

   1.作为“自练”的曲目,难度应小于正在学习的内容;

   2.“自练”允许孩子出错;

   3.“自练”的安排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4.不要将用于考级、比赛或演出的曲目用来“自练”。  

   独立识谱是独立练琴的开始,因此独立识谱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教师和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背奏能力

   教材中应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曲目要求背奏。背奏三要素为:记乐谱(视觉感),记乐感(听觉感),记手指与琴键(触觉感)。背奏的练琴方法是,先听一遍范奏或录音,明白重点难点,掌握风格、要领,然后练习。练一句记一句,练完了也记完了,再练就不用看谱了。  

   背奏注意事项:入门时期不主张背谱;已背会的曲目要反复练熟;已背会的曲目要经常复习。  

   视奏能力

   视奏的训练实际上从学琴时就开始了,但作为一种能力专门培养时宜放在后面的学习中。视奏之前要将谱看一遍,视奏三要素为:找难点,找规律,找感觉。视奏时要求速度放慢,不错不断,强弱分明,指法不乱。  

   协作能力

   孩子学到一定程度后,要做一些联弹、齐奏、合奏等练习,锻炼互相的协作,还可以弹一些器乐伴奏,锻炼与其他乐器的协作。  

   登台能力

   登台能力指登台表演、参加比赛、考级等临场发挥能力。学生往往在下面练得很好,一上台,面对千百双直视的眼睛,或面对监考老师严肃的面孔,会产生怯场心理,不能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经常告诉孩子,学好一门乐器,不仅要下工夫苦练,而且要敢于上台,善于发挥。在演奏时,要注重音乐表现,身心放松,不要考虑与演奏无关的其他事情。另外,在登台前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很有好处。要勇于参加各类演出、考级、比赛,使上台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登台能力。

如何使孩子喜欢弹琴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喜欢弹琴,从家长认为,本来弹琴是一件即开发智力又很有趣的过程,可孩子却十分的不喜欢。学琴之初孩子还比较喜欢,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就一点点减弱,很多学生就是由于极度的没兴趣而中断学琴的。目前孩子学琴的兴趣问题几乎困扰每一个学琴的家庭,绝大部分的家庭如果不是父母极力坚持,孩子早就中断学琴了。  

  谈到兴趣首先我们要明确兴趣的作用,兴趣是一种愿望,而实现愿望可以使人享受所带来的喜悦,而喜悦可以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有兴趣的做事情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

  相比之下人对于陌生的事物要比熟悉的事物有兴趣,人类天生就对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感,因为不熟悉而产生征服的欲望,所以有句话叫物以希为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天天呼吸的空气,当空气质量没问题时,我们从来就没意识到空气的重要,当空气质量很差时,我们就会觉得清新的空气很珍贵。对于不熟悉的人,因为有一种想了解的兴趣而相处谨慎,而十分熟悉的人我们就会不以为然,比如夫妻。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由于孩子天天弹琴,当对钢琴、弹法、家长辅导的方式等熟悉了之后,对弹琴的行为是不会有很大兴趣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有的孩子性格活跃,对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欲望,由于钢琴学习中可以不断的练习新的乐曲而产生兴趣,表面上这类孩子是挺喜欢弹琴的,实际上钢琴的技术训练是很细腻的,要完整演奏一首乐曲不仅需要弹下来,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对于这类孩子,如果要求松懈,虽然容易有兴趣但没有技术能力,学到一定程度技术能力不够时就会停滞不前,学不下去。如果要求严格兴趣就淡漠。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陌生的事物缺少征服感,就容易对任何事情都兴趣寡然,学琴过程中要求严不严格都容易没有兴趣。

  我觉得孩子不喜欢弹琴是很正常的,在学琴过程中,每天至少45分钟的练琴对于任何人都是很难忍耐的,对于成人来讲,我们能够耐心做事的原因大多不是兴趣,而是责任和利益, 我们可能把做事当作是一种过程,我们更多的时关注于结果,就像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有收入,我们可以用这些收入去享受生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而对于工作本身只是实现兴趣的手段。可对于孩子来说弹琴不仅不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利益,天天的练琴是很难坚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要求家长每周拿出孩子练琴时间的十四分之一,也就是15-20分钟来练琴,虽然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坚持过一个月,但家长心里是明白的,学琴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我们所期待的以天然的兴趣来学琴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许许多多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按我目前的教学经验和效果,孩子弹琴没兴趣没关系,我们是可以训练弹琴的兴趣的。而训练的办法就是对人的调整,在学琴的初期一切按能够产生兴趣的方式进行训练。我们知道兴趣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人以很专著的状态做事,那么我们就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从而达到同有兴趣一样的效果,具体的办法详见钢琴教学篇。这仅仅是开始,学生一般需要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行技术训练和稳定,使其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并且在训练基本结束之后,就可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当孩子能够以真实自然的情感表现音乐的时候,那种音乐给她带来的兴奋和刺激会使他为了再次寻求那种情绪而不断的努力,这种对结果追求的动力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兴趣。所以当某一学生在弹琴中找到音乐感时,我会告诉他:你已经入门了,你以后会学下去的。

  注:真正的音乐不是演奏者故意的表现,也不是练习强弱就能实现的。音乐是一种语言,当你能够掌握这种语言并能够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时,你才能感觉到什么是音乐。你问那些感受到音乐的孩子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孩子大多会很兴奋得的告诉你:痛快、舒服、发泄。这也许就是音乐真正神奇的地方。

练习钢琴的基本方法——练琴的步骤

传统的步骤是:

首先,先练习音阶或是做一些技巧练习,直到手指灵活。 然后开始练习一些新曲子,先从头开始读个一两页,先慢然后加快。两个小时的练习后,手指已经完全放开,能飞快的弹奏,这时候,你几乎可以用随心所欲的速度弹奏。最后,也练累了,可以放松一下,随心所欲的弹曲子,这时候才能真正享受音乐。在演奏会或是上课的当天,再用演奏的速度(或更快)练习要上课或演奏的曲子,能练几次,就练几次,以确认他们是彻底的熟练,并且维持在巅峰状态。

上面的练习步骤根本就是错误的!

这些步骤会使学生很难跨过中等程度,纵使他们每天练习数小时。例如,上述的方法并没有告诉学生,如果他们碰到一段很困难的乐句,除了不断的重复练习之外,该如何做,他们甚至不知道这辈子甚么时候能学会这些技巧。它将如何练习这件事,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处理。甚者,他们在演奏会时的弹奏将会平淡无奇,而且经常出错,在你学习了这本书的练琴方法之后就会完全明白这些步骤无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你将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以贝多芬的《致艾丽斯》作为例子。大致讲一下正确的练琴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分析这首曲子,前面的 4 个小节总共出现 15 次,如果练会这 4 个小节,这首曲子等于学会了一半(本曲共 125 小节)。另外 6 个小节也重复了 4 次,所以只要练会 10 个小节,就等于学会了 70% 。使用本书的方法,这首曲子的 70% 可以在 30 分钟内背下来,因为这几个小节相当简单。使用这个方法,你也能在练习时,同时背谱。在这些重复的小节当中,有两个间奏是不容易的。当你使用下述的方法,练会这两个间奏,然后跟其它重复的小节接在一起,这样就练起来了,而且也背下来了。学过两年琴的学生,应该在 2-5 天学会这首曲子,而且能够背谱。

学一首曲子,要从最困难的段落开始。这首《致艾丽斯》有两段长 16 及 23 小节的间奏,夹在这些重复的段落中。这是这首曲子当中最困难的地方。就从这里开始练习。理由很明显,因为你要花最长的时间来练习最困难的段落,所以你要多花一些时间。如果你将最困难的段落留在最后,当你要演奏时,你会发现这将是你最弱的一环,而常在这里遇到困难。很多曲子的结尾是最精采、最有趣、又最困难的,你或许会从曲子的最后开始练起。有好几个乐章的曲子,你大多会从最后一个乐章的最后开始练起。

练习的诀窍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较短的练习段落”。这个诀窍可以说是缩短练习时间最显著的方法,选择较小的练习段落,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一直重复这个段落数十次、数百次。快速、连续的重复是让你的手学习新动作的最好方法。

你知道钢琴的十大益处吗?

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素质教育也开始特别重视,特别是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更是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钢琴是乐器之王,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大家的重视。那么,你知道学习钢琴的十大益处吗?

培养乐感

乐感是对音乐感受力的简称,她是对音乐的众多因素的排列组合以及乐曲的进行、气势、色彩、轻重缓急等要素的总体感受。一般来说,学习钢琴把培养乐感规定为钢琴教学的目标之一。

开发智力

许多研究实验证明,手指的运动成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基础,弹钢琴就必须活动双手,特别是灵活的十个手指头。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是人体行为的总指挥,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娴熟,就能与大脑建立更多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在小的时候多进行手指的有规律的运动,就能有效地锻炼大脑的功能,尽早的开发大脑的潜能,使之更加灵敏和聪慧。

协调身体

弹钢琴并不仅仅是手指自己的运动所得来的。手指、手掌直接与钢琴接触,它们的一举一动弹奏者都会留意,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各种运动变化,因为不显眼,常常被忽略。人体的各部位紧密相连,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牵动其他部位。弹钢琴是一种全身运动。例如抬手这个动作,首先大脑下达命令,很自然的,手连同手臂就会上举。在完成如此简单的动作时间,除了手臂的上下运动外,离不开全身其他部位的支持,遇到弹奏钢琴这种需要完成双手快速不同动作的情况,身体的协调能力则更加重要。

培养习惯

孩子在上学前基本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如果没有在上学之前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一旦进入小学,孩子们就会很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学习生活,而家长也会特别的费劲。学习钢琴的时间一般都在学龄前,学琴的孩子要在他们每天的生活中增添一项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活动,而且要做到在每天的练琴时间里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细心,手脑并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慢慢也就习惯了上课时要态度认真,下课要主动练习的要求,就能够用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将来的学习任务。

培养意志力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甚至要付出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不断练习,在这么漫长的练习中不管多么枯燥,多么辛苦,都要坚持下来。因为通过学习钢琴,他们从小就懂得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

提高情商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说话做事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而音乐恰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够让不同性格的人们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钢琴学习与智力

你可知道世界平均智力商最高的是哪个民族吗?据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导说,平均智商最高的是日本人,它的平均智商为115。日本30岁以下的人,其中100%的智商甚至达到130以至130以上。而德国、英国、美国人的智商130和130以上的只有3%。不仅如此,日本人的智商每10年提高7.7%,而西方国家人的智商每10年只提高1.7%,最多也只是3%。原因何在?据科学家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人上学时间长、勤用脑,8年级学生一年平均有243天是上学时间,而美国学生一年上学的时间只有180天。

人类实践证明,人的智商越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施展才华的可能性就越多,就业从事各项工作的选择面也就越宽,因而对社会的贡献也说越大。

学时长,勤用脑确实有益于提高人的智商。而学音乐则是提高智商的一个更为有效的办法。一些孩子聪明过人,并非都是天生条件超群,而是因为他们有了好几年的学琴经历和左手功夫。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支配人体右半部的是左脑,左脑善于归纳、加工信息,是语言的表达中枢;右脑则擅长演绎、形象思维。现实生活中“右利手”(即左脑相对发达)占全人类的92%以上,但是右脑的记忆容量却是左脑的100万倍。因此,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在于右脑的开发。

脑组织发育最为迅速的是6岁以前,如果能在这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开发孩子的右脑,就会为其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肖冷 周立可

发现孩子的音乐潜在智能

简单的说,这种孩子爱听音乐,能分辨出自己熟悉的歌是否唱走了调,凭声响能判断是哪一种乐器,可随乐器伴奏唱歌或跳舞。家长应该给他多听音乐,让他经常参加以音乐为中心的活动。

孩子学钢琴,家长应当起的作用1

三种不利于学生学琴的效果:

一、家长代替过多。

二、因急于求而对孩子施压过分。

三、与前面相反,取完全不过问的态度。

家长起到的作用2:

一、不要代替学生的学习。如认谱,让孩子自己去认;错的地方让学生自己查找等。

二、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觉得自己明白了,孩子也必须明白。对家长的忠告,钢琴是高度文明的艺术。不能以“武力”解决。强制是要损害艺术才能的。

三、家长应当是起一个类似钢琴老师”助教”的作用。在课堂上认真领会钢琴老师的要求的意图,在孩子平日练琴中,用适当的方式,贯彻、落实老师的教学要求,解释孩子没有理解透彻的教学意图。

钢琴老师不妨当孩子的面明确“授予”家长以“助教”的“职称”,告诉学生,在家里家长是代表老师的。

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

1、每天的练琴时间最好严格固定下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

2、明确目标有时会带来兴趣。

3、教学选材上可分必弹和选弹。

4、可以让缺少兴趣的孩子观摩年龄接近的孩子的钢琴课。激发起“争强好胜”的上进心。

5、对懂事多些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进道理,进行思想教育。

6、实在不得已,也可将钢琴课暂停一个短时期。

钢琴艺术所需要的技术技巧,哪怕是音乐天份很高的人,也不会在绝对轻松愉快中学得,非经持久的日日磨炼,难以掌握。

学琴的学生是否一定要参加音乐考级

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音乐修养,开发智力,受到美育,接受高级的音乐文化。所以不一定都要参加。

(业余)音乐考级,是由有权威的专家,对学生的学习(也间接地考核了教师)状况和达到的程度,给予相对客观、准确的鉴定和评价。并可增强学生的进取心、竞争心,参加考级是有意义的。要注意学生考级应当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到达。  

慢些,你就能更快!-希望之星钢琴音乐教育网

  慢练尤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使演奏者能谨慎地注意音乐的每一个细胞。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赵晓生语)。慢练的最大优点是来得及想,来得及准备,来得及根据视觉,听觉得到的反馈信息调整和修正缺点和毛病。

  慢练的意义和道理很明确,但不慢练的却大有人在,其结果是,演奏者只能演奏出相当粗糙的音乐。

  指导学生慢练的方法之一是用节拍器管住他们。如学新谱,结结巴巴地快,只能得到一种混乱的音响和节奏关系。放慢速度,眼睛来得及看,手上来得及准备,使之能按照乐谱的规定的正确关系把音符认准确,并能兼顾到运用正确的指法(乐谱规定的)和奏法。这样,看起来速度很慢,但获得的是正确的音响和节奏关系,正确的指法运用和奏法效果。它可以避免事后对先入为主的错误进行修正而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练习法的角度检验,开始的快,欲速则不达,而开始的慢,确是为快打好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从技巧练习来说,技术动作的规范和准确要靠意识的支配和修正,这只有在较慢的速度中才能作到,如果一开始缺乏有意识的规范要求,一旦动作形成习惯纠正就更难了。

  值得特别强调的问题是,一首作品在完全练习成熟以后,是否还需要慢练。许多学生在这种时候都会忽视或不愿再作慢练。这可能是不明确这个阶段练习的意义的缘故。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打个比方说吧,生产好了的脆饼干还要变软;新的软面包要变硬。软的变硬,硬的变软,这是怎么会事?物理学上叫做“无序”,即事物走向反面的一种规律。语词同理,一首练习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在适当的慢速中作意识化的加强和巩固的话,从技术上说,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会逐渐变得模糊,变得不准确,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误;用音乐表现上说,它会因缺乏意识得训练而逐渐丧失表现得鲜明性,丧失细腻与精巧,从而丧失艺术表现得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即使在作品练习成熟之后,也不应忽视适当得慢速练习。

  当然,缓慢得练习无疑是快速弹奏的基础,它对快速弹奏并不即见成果,必须逐渐加快速度,尝试快速弹奏;即使这样做暂时会失去清晰性,这种损失应从以后的慢速练习中去补偿。

  “慢些,你就能更快”----参加钢琴演奏会,比赛,考试考级前的演奏者们,请千万别忘记了这条经验。

学钢琴要重视音乐基本素养的学习

音乐基本素养包括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内容,是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 是各类音乐院校入校必考内容及在校生必修课程。从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有效地开发智力,   挖掘人的音乐潜力,并能对学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部分内容同时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训练过程, 不是短期内能突击完成的, 一般的技 能课因为受时间限制,无法系统讲解。  中国音协编辑出版的《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是一套很好的教程,本教程分上下两册共4 级。第1 级主要针对初学者,主要是进行视唱与听觉的初步训练及学习相应的乐理知识。第2 级也是从零开始但有一定难度,主要针对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第3 级已相当于大学教程,其中已涉及到较深奥的和声知识。第4 级是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家介绍、音乐发展史、作品分析等。本级内容可集中学习也可插在前几级中间学习。  主要内容为:

1、乐理,即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为了演奏的需要,钢琴课往往是用到什么讲什么,因为不讲学生就不会弹。这样在课上讲的乐理只能是应付演奏,不可能系统、详细,不可能讲得太深,更没有书面练习。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会留下深的印象。学生如果想自学,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知识在技能课上几乎涉及不到,如音值组合法、音程的构成与识别、和弦原理、大小调式、民族调式以及相当于大学教程的和声、音乐发展史、作品分析等。

2、视唱练耳与节奏训练      这是素养课的核心和精髓。视唱就是看着谱唱。视唱是音乐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习乐器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视唱学得好的学生,学琴过程不会出现识谱方面的问题,因而进步顺利;听音是对耳朵的直接训练,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能力的提高直接意味着音乐素质的提高;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进步的障碍主要在这方面表现出来。

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素养,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并使眼、口、手、脑、耳能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

钢琴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钢琴教学已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可以说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由于我们的师资队伍素质不统一,难免出现种种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的钢琴基础教学有的走向了偏离艺术教育规律的道路。本文将这些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与广大钢琴教师共勉。

   问题之一:由于近几年来钢琴考级的繁荣,为数很多的老师,只教考级的作品,不教育学生练习基本功,至使学生的演奏毫无生机、毫无艺术性可言。学生的学习时,老师用手把手地方式来教学生。好多家长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可以信赖的,是又耐心又热情的老师。其不知这样的教学舍弃了钢琴教学中很多的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单调的动作记忆,致使演奏粗糙、有音无乐,毫无表现力。学生无法从自己的演奏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学生即使达到了一定的级别也享受不到钢琴音乐的美妙。经常见到的是他们考完级以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会把曾经考过的曲目忘记的一干二净。这样的学习令人可悲可叹!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造成的恶果。笔者曾经遇到好多的家长与同学,他们无奈的目光让人感动又让人难过。

    问题之二:钢琴教师一味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治学不严谨,追求短期效应。钢琴教学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艺术,它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这历史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钢琴文化。任何不尊重钢琴艺术教学的行为都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问题之三:学生演奏中出现的问题种种

      1、速度不统一。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训练过程中的懒散行为与老师要求不严造成的。很多学生家有节拍器却不常用,老师在基础教学的开始又不能帮助同学数拍子。回家后,学生家长所数的拍子又不准确,老师检查作业时得过且过造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克服不了的心理紧张。那就是演奏节奏较紧的片段时容易快,演奏节奏教为舒缓的片段时就容易慢。这是人人都会有的事。解决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心理放松下来,追求心平气和的状态,牢记基本拍子的感觉。

       2、段落衔接的问题。很多同学不能处理好段落的衔接,在段落衔接处紧张、毛糙,或是过于松懈,使的上一乐段的尾音不能及时地收住,同时去改变情绪来演奏下一段。其原因仍然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告戒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至于长此以往养成坏的习惯。

       3、关于音阶与琶音的演奏。表面看来四级的学生都能流畅地演奏音阶与琶音。但多数同学的演奏却是苍白的。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将音阶与琶音放到一定的节拍中去考虑,而只是考虑手指的转换位置。在音阶与琶音的演奏中,手指的转换及节奏重音是不相吻合的。正确的演奏应该是将节奏的自然脉动有意地强化,而不只是记下动作的转换。因此不少同学的演奏没有音乐感,学生对音阶及其琶音的演奏也不感兴趣,只是为考试练习罢了。

       4、音乐分句的问题。不少同学不顾音乐的分句,对于手臂的动作不加分析,演奏中听不出音乐的呼吸。不少教师也不太重视音乐的分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连奏、断奏不应该含糊不清,对动作的分析与把握要精到,要体会音乐的起伏与跳跃。否则演奏往往成为一片密集的音响,而没有呼吸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东西,缺乏层次感。

       5、和声和弦感觉的培养。这应该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也是一个刻意追求的问题,教学中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演奏中和声与旋律的搭配。当学生有点感性认识后再在理论的范畴中讲解。因为大家都在追求教学的效率,对这个方面的忽略接不容置疑了。和声和弦感觉的培养对一个学生享受音乐的的奥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啊!决不能忽略。

       6、踏板使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可怜的踏板被人无情的狂踩着。不少学生对使用踏板了解很少。踏板使用不当,造成的声音混乱令人担心。有人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一点都不错。但踏板的使用学问很大,一味狂踩便会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正确使用踏板是钢琴教师应该仔细研究的问题,也是引导学生领会钢琴多变音色、和声和弦多样化,以及提高钢琴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钢琴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家长心理上追求教学进度,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在这里我们呼吁广大的钢琴教师和家长要尊重钢琴教学的规律,抓好基本功教学,不盲目追求考级,面向孩子的未来,切实搞好基础教育。广大教师要有严谨教学态度,积极学习钢琴教育的有关知识,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钢琴教学-----音乐感的培养

有人说:“音乐感是爹妈给的”,意思是说,有人生来就是音乐感好,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大差异,这要看到,要承认,但是后天的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引导,有很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

从我们在教学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天赋,应该说这些学生都具备被培养、造就的条件。当然,我们不否认他们中有天赋特别突出的,也有特别不愿意和不适宜学习音乐的,但这两种情况都只是个别的,是极少数。我认识一个男孩子,脑子很清楚,很聪明,手的条件也非常好。耳朵的听力更是突出,别人在钢琴上任意按下一堆音,他能把一个个音名说出来(当然是在眼睛不看、全凭听觉的情况下)。这样的学生,无疑是有音乐天才的,但他花的努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在初学阶段,他一星期要弹好、背出十至十五首曲子,而且曲曲完整,也有音乐表现。他不仅平时的练琴时间比同龄的孩子多。他还能随时有选择地欣赏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每天晚上他都在音乐伴随下上床入睡。他的家长也努力给他创造一个音乐的氛围,每天早上都用音乐叫醒他,放他喜欢的乐曲伴随他进人新的一天。有了这样的努力,又有这样的环境,他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力不能不突出。可见,即使才能、条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须超过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奋”,这话说得太对了。

实践证明,那些学习钢琴半途而废的学生,往往都是平时不肯好好练琴的。每次上课错音连篇,经常谱子也不认识。键盘也找不到,往往上了许多次课.连一个曲子也连贯不下来,错音、毛病总也不改。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学生学不下去并不是因天赋不行,他们的问题在于不肯下功夫。其实只要下点功夫,他们马上会好一些的。往往这类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也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些很聪明的孩子,被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耽误了,真让人惋惜。

也有一些很没有条件和“才能”的学生,经过努力,有了良好的表现。有一个女孩子,父母都是工人,且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所以在家中孩子可说没有任何音乐环境。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的确很苦,往往在弹奏方法上、节拍上都对了,而音乐的感觉就是出不来。后来经过老师正确启发和指导和她自己的艰苦努力她终于有了一定的音乐感觉,并在考级中被评为优秀。这个成绩,老师和家长都深知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说是天才,但他们大都有正常的智力,且有学习钢琴的愿望。教师的责任是把这些学生带入音乐之门,引上音乐之路。

在这里,先谈谈从感性人手的培养。我想,多听、多看、多给人表演都是必须的。

学钢琴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大多数传统的优秀教材、乐曲来自欧洲,因此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这就跟学外语一样,要有语感,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必须多听,多感受,潜移默化。

现在电台里经常有好的音乐节目,家长可以多留意、到时候录下来,并不限于钢琴,可广泛一些,其它乐器的、交响曲的、声乐的,都可以,经常积累一些资料。学生眼下功课都很多,不一定有专门的时间来欣赏音乐,家长不妨在进餐时、起床后、就寝前放上音乐,学生有意无意地便接受了音乐的熏陶。逐步对音乐语言、形象、气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大凡音乐感好的学生,都得益过这种熏陶。

上述的做法,我想对任何家庭都不难,因为收音、录音的件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买一些录音带和激光唱片,选择一些重要的经典曲目。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音乐欣赏可更有目的地进行,让其比较专题化。如学生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或变奏曲,平时就可以集中听莫扎特的各种类型作品,让其对莫扎特的风格、特点有专门的感受。亦可把音乐分为大的时期来欣赏,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等。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古典时期,就可以有意识地放在一起听听,感受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初学的学生来讲,除了广泛的听和感觉外,更应着重对自己所学教材的熟悉和模仿。这方面,教师的要求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明确音乐形象、情绪,并明确通过哪些弹奏方法来达到动听鲜明的弹奏。全国学习钢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师又不是到处都有,这时候则应借助于音像制品来促进教学。现在一些基本的主要钢琴教材都有示范的录音带甚至带讲解的录像带,这些音像带对教学能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独立音乐见解,具有主动的音乐感、表现欲,这就需要不断的听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有条件的要争取多听各种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必须多看,多听现场的演奏。要是没有听现场音乐会的条件,也可注意收看电视中的音乐会转播。现在,这种机会还是经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会错过的。

再进一步,就是多给学生提供给别人表演的机会。练了那么长时间,给人表演能否把自己的音乐感发挥、表现出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人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在学生中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性格放得开,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来劲。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喜欢上台表演,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过分兴奋、激动而失控,弹得过快,在演奏时既要保持投入、兴奋的优点,但又要从容不迫,头脑清楚。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胆子比较小而又容易紧张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在演奏前多弹给人听,家里有客来,就让学生为客人表演,也可以带学生去别人家给人表演,也可组织几个学生一起开小演奏会,互相观摩比较,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作为表演艺术,难在表演时就这一遍。平时练百遍、千遍,也许自己在家里弹得很不错,但是要别人承认你弹得不错,就必须在演奏这一遍时发挥好。有时我们很羡慕搞美术的,画一幅画,可以在家里一点点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画好了,这幅画就永远不会再变化,除非作者想对其再加工。而我们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开始,在家弹好了,不一定上台演奏就能一样好。有的学生弹错了,会说“我在家弹得挺好的”,这样解释没有用,因为你在家弹好的那一遍,并无法弥补你这一遍的错误。也有学生说“我第二遍就能弹好”,那也不行,因为无论是表演,还是考级、考试所承认的永远是那个第一遍,为了弹好这一遍,我们要做很多努力,除了练习充分外,很主要地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除了给别人弹,也可借助录音、摄像,录下来自己听,看看优、缺点,因为在有录音或摄像的情况下,比较接近演奏的感觉,与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弹心理上大不一样。经过这一些锻炼,学生在演奏或考级中,就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临场时把自己的音乐感觉比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现出来。

指法、技巧和生动的音乐

   索罗门·米科夫斯基(Solomon Mikowsky)是一位引人瞩目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他的一位学生曾如此形容他;“他能充分地发掘我的音乐才能和提高我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有的学生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好老师。他能快捷地调适引导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米科夫斯基经常定期在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学院里举办专题讲座并开办大师班。其中包括:莫斯料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彼得堡的列宁格勒国立音乐学院、华沙的肖邦音乐学院、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慕尼黑的音乐大学、伦敦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和耶路撒冷的鲁宾音乐学院。每年夏季,他都要周游世界,在世界各地举办的9个音乐节上进行讲学与指导。其中有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在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米科夫斯基的许多学生在世界钢琴比赛中都曾获得大奖。比如基瑞尔·格尔斯坦(Kirill Gerstein)就在特拉维夫举办的2001年度阿图尔·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

   米科夫斯基经常在这些国际钢琴大赛中担任评委,并由于他的正直、热情、认真、坦率而赢得公众的赞赏与尊敬!

   米科夫斯基在纽约的曼哈顿音乐院己任教三十多年。在这座大楼里,不少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都曾在此执教过。如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和罗西尼·列维尼,还有奥尔迦·沙玛洛夫、卡尔·弗里贝格、欧内斯特·赫特切森、亚历山大·西洛蒂等。

   记者(下简称记):这座大楼保存着许多著名钢琴大师们的心血和他们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它您是如何看的?

   米科夫斯基(下简称米):这是一座由伟大的音乐家们凝聚塑造而成的大楼,卡尔·弗里贝格是勃拉姆斯的学生。约瑟夫·列维尼在这里教过我的老师——沙夏·戈罗德尼斯基。大约在35年后,我思考着戈罗德尼斯基的教导,逐渐懂得了如何区别比较列维尼和霍夫曼(波兰)以及拉赫玛尼诺夫(俄)他们各自刁;同的钢琴演奏风格,以及在那个时代活跃于舞台上的其他钢琴家的演奏风格特点。

   我在这座大楼向戈罗德尼斯基学琴时,还是个身上混杂有拉丁人、犹太人、古巴人多种民族气质的小男孩。戈罗德尼斯基在教学时十分强调演奏的优美动人,音色要求饱满,句法均匀。上课时他经常使用和谐平衡这个字眼。我十分感激他教给我许多知识:如何理解并表现音乐、弹奏的音色、对钢琴演技的控制以及如何训练自己在任何不同场合与状态下演奏沉稳自如的心理调控。但有时他不赞成我在演奏中自我意识表现太过,这在当时对我有些过于约束,使我感到不自如。这可能是他受列维尼演奏风格影响较深的缘故。从后者所保留下来的唱片中,我们可听到他的演奏风格与霍夫曼、拉赫玛尼诺夫两人相比,是较格式化与固守的。但戈罗德尼斯基的示范演奏却总是令人折服,使学生获得美妙动人的声音和泌入肺腑的音乐。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伟大的钢琴家都是那样演奏的。我现在更提倡与推崇钢琴家的演奏风格要更具有个人特性、独创性与人格化。

   记:我认为列维尼很看重的是技巧,一种与生俱来的手指灵活性,有一个时期,罗西娜·列维尼在招收新生时还测验学生的绝对音高才能。

   米:绝对音高是一种才能的显示,我就具有这种才能。但出类拔萃的钢琴学生不一定非要具备这种绝对音高的才能。重要的是他们要有奸的相对音高与敏锐的听觉。学生也许具备了钢琴家的天份,但如果他们在钢琴上能自如掌握娴熟的钢琴技巧,对老师来说,教学就会轻松容易多了。

   记:您在教学时是否教学生如何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弹奏的指法?

   米:我对指法十分着迷与重视。当我做教学准备时,我在遵照钢琴先辈们所建立的传统演奏与表演风格体系的同时,指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学生的个性、人生阅历、审美情趣、生活喜好等所有——切的内容也都要关注的。我很少在处理一首作品时,给学生一种十分明确的音色提示,而且也从来不告诉两个学生用同一种要求。大方向是相同的,但当我听一个学生演奏时,我考虑的只是如何让学生的演奏更优美些,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演奏更具个人魅力、特点与风采。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最好办法是让他弹一首新的钢琴小品,首先要对音乐有初步体会,然后仔细准确而耐心地设计好指法,弹奏时不要踩踏板,要严格按照谱上所标记的术语和演奏记号、织体和句法。我经常听学生弹肖邦乐曲,左手每个音都是跳的,不连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到在不踩踏板时,他们弹出来的音是不连的。

   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发现最合理的指法,我告诫过学生要用什么准则才能使弹奏更方便自如。我们不要轻易地就成为传统音阶指法的奴隶。应用这种指法时要考虑到音乐的脉搏和一种指法是否可帮助脉搏的流畅进行而不产生不应有的重音。(由于大姆指要穿过4指和4指要越过大姆指,在这转指时刻会影响拍子的顺畅进行,同时也会影响了音乐的连贯舒畅。)

   甚至传统大小调音阶指法的应用也并不是最好的。如在弹D大调音阶时,左手的4指应该弹升F,音阶开始的第一音要用2指弹,紧接着是1、4、3、 2、I、3、2指,用这种指法弹奏时,音阶中最困难的部分则因为1指到4指的转换是从白键到黑键,如是从白键转换到白键,则会方便多了。

   记:什么正规的版本有着较差的指法?

   米:我不太赞成《贝多芬奏鸣曲》通用版本 (Universal)上的一些指法标记。这个版本是大卫 (Dover)翻印的。不然的话,它还是一个较好的原版本,价格也相对合理些。然而,我宁愿让学生采用亨勒(Henle)的版本,它也是原版,但它的指法制订较好。凯斯莱(Casella)版本有时会巧妙地解这些棘手的问题。而施纳贝尔(Schnabel)版本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和观点,但有时并不那么实用。以上提到的后两种版本,编订标记很多,乐谱上充满了编者的提示与注释,但我要求学生不要被编者的这些意见、看法所干扰和左右。

   对特定的问题不断地比较、试用不同的指法,而在这个比较与试用过程中,多种多样的编者意见、观点将帮助学生从中寻找到最适用于自己的最合理的指法来弹奏。但不幸的是,学生们总意识不到为什么这种指法比那种指法好呢?

   我几乎不在学生乐谱上写东西,也劝阻学生不要把我的意见写在上面,我宁愿他们忘掉我所告诉他们的有些东西,而不希望他们只记住我给他们的建议。他们应该从中感悟到我的要点。

   记:你最喜欢巴赫的哪一种版本?

   米: 我较推崇亨勒(H e n l e)和卡雷姆斯(Kalmus)。比较喜欢布瑞特科夫(Breitkopf)和马杰里尼(Mugellini)版本上编订的指法,但它编辑指示太多,并充满了过时的连线和力度标记。卡雷姆斯(Kalmus)和比绍夫(Bischoff)编订的版本列出了可选用的资料来源和变化,而这在亨勒的版本里是不会看见的,由于我从小用的是比绍夫版,有时亨勒版本里的一些音听起来反倒像是错的。然而,它(指亨勒版)没有编者的标记,总的说来指法的编订也是好的。

   记:肖邦的版本怎么样?

   米:同一首圆舞曲在一种版本里就包括了肖邦自己手写的两种不同版本,肖邦喜欢在演出后经常改动他的乐谱。年复一年,一个肖邦的原版本的准确性就比贝多芬奏鸣曲的原版本更要难以确定,因为贝多芬会仔细地记下他的音乐提示和标记。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编辑的版本虽然不如亨勒 (Henle)版本博学,但我宁可用前者的,特别是有关指法的编订。科托(Cortot)的版本充满着富有灵感的解析与诠释,但和施纳贝尔(Schnabel)编辑的贝多芬版本一样,有过多的编辑指示,只能作为参考。

   记:许多老师在运用手臂重量和柔软手腕来控制与弹奏,但在勾画出流畅优美的音乐旋律方面得不到要领,而俄国学派,现在我知道还有法国的学派,是运用手臂、肩膀和全身的重量在弹奏的。

   米:我同意你的前一部分观点,然而,我在巴黎教过法国的钢琴学生,发现他们运用手腕、手臂自然重量要比起我长期训练过的学生要少得多。

   我总是把肖邦的夜曲或者是个简单小品布置给新生弹奏,让他们领会如何弹好右手的旋律和左手的和谐伴奏,在弹奏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歌唱,弹出圆滑的连音,以及在那种非常轻柔的乐曲段落,也同样要模仿人声的歌唱。

   记:你是运用什么技巧弹奏巴赫作品的?

   米:我在弹奏巴赫作品时用了不少手腕自然重量。在我小时候,我学习以一个很长的连奏线条来弹奏巴赫作品,这在钢琴上演奏很好听,在羽管键琴上却枯燥无味。如今我们倾向

于在一个短乐句里结合用断音与连音弹奏,这是因为巴赫曾经在很少的一些乐谱上标注过句法,有所暗示的结果。

   在多样的短句尾音弹奏中,手腕提起时要用—一点踏板,这在慢速的舞曲弹奏时尤其重要。比如巴赫的《萨拉班德舞曲》。这样可以不使乐句弹奏有切断感。在手离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落到下一个音时,手臂要放松,飘浮的手腕要轻柔自如,两只手在同时弹奏时,每一只手都要担负起各自的调性和转向,就像跳芭蕾时一样。这给节奏带来生命力,以免千篇一律地把每小节第一拍看作最重要,并刻板地弹出重音来。

   记:你是如何雕琢巴赫作品中的如歌乐段与技巧部分的?

   米:如歌意味着旋律流畅,优美地歌唱一般是左手伴奏,右手弹旋律。在大多数音乐中,左手比右手要弹得轻些,但巴赫作品却并非如此,这对学生来说有个问题,许多学生弹巴赫和弹巴罗克时期以后的作品时,用同样方法弹,要把左手声部更多显出来时,他们不会把右手弹得弱些予以弥补。我在听学生弹复调音乐作品时,太夸张的处理是不允许的,几个声部同时歌唱时,音量会使清晰受到损失,它听起来会像一群人同时大声说话。

   要用较弱的层次来弹奏,这对那些也许根本不愿尝试一下的学生是一种挑战,当上声部不是用ff甚至是fff时,低声部却不能弹得比mp轻。

   我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先分声部个别练习后,再以各种可能组合起来弹奏,在一只手要同时担负两个声部弹奏时,则两手分别弹两个声部,要如对话一般。乐句的形状和力度的组织并不一定在两声部平行出现。有时一只手要弹渐强,另一只手则需弹渐弱,要使每个声部的弹奏,既独立又和谐,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

   记:你是如何教学生弹奏肖邦《G小调叙事曲》开头的乐句的?

   米:肖邦写了pesante(沉重地)。所以单纯从技巧方面说,几乎每个音都要运用自然重量弹出,这就要运用手臂的重量与柔顺的手腕弹奏。乐曲上标记的是强(forte),但我经常听人弹很强 (fortissimo)。用自然重量弹奏时容易使每个音单独地发音,却失去了线条连成一气的效果。钢琴家在弹奏这个乐句时,节奏稍带自由,要使每个音的沉重感和所需要的连贯性结合起来,随着乐句上行稍快一点,最后再慢回来—些。

   在弹这段长乐句时,有时我要求学生把每个音用手拍出来,并注意倾听节奏的自由分配。有的人打拍子像机械的节拍机一样,有的在乐句中间过分加快或太早,而有的结尾部分又太慢了。打拍子帮助发展一种匀称感,既不过快又不过慢。

   踏板要在弹下第一个音前踩下,使洪亮度得以送出来。这里第一个音不能用切分踏板,前面没有需要清除掉的声音。然后从这里开始,每个八分音符换个踏板,声音要清淅,和声不致混杂,并注意旋律因素。换踏板要轻,在乐句的末尾处有个> (diminuendo),这里用半踏板,自由速度的运用,会弥补弹奏时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和每个音换踏板所产生的一个个音的感觉。

   记: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练多长时间的琴?

   米:每天大概不会超过4小时,我认为关键是要制定目标用心去练琴。如果只坐在那里弹钢琴,不管练得如何,无论怎样都是不够的。学生要注重培养提高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力与表现力。这些要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汲取其他旁类艺术精华,多读书,扩展艺术视野,把自己融入社会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素养的沉淀与积累,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学生们来说,一天练琴8小时,是件很累人的事,由于练琴质量不高,效果反而不好。我可以理解老师看到学生练琴时在做无用之功的那种沮丧心情。有些时候,只有在自己成了老师时才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记:我不明白,人的肌肉如何能承受得住如此长时间的高强度钢琴练习。可有的人的肌肉在承受训练强度方面要胜过于其他人。

   米:一个人的生理机能是天生遗传的。一个小孩能弹奏得美妙动人,但如果老师要求他每天练琴8小时的话,会超过他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身体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有些学生长时间地练琴,中间都不休息,有些则是每半小

时休息——次。枯燥乏味的长时间练习所产生的紧张,是极其有害的。

   学生们在练琴时总喜欢很长时间的大声弹奏。琴中高潮现象应是偶尔出现,而不是持续频繁出现。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练得汗流夹背,特别在弹奏完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之后,不得不经常拿条毛巾来擦干汗水。我曾听过老年的鲁宾斯坦演奏过这首乐曲,这对我是一堂最生动的教学课。他节省他的力气用到几个重要的段落。我想,按照他这样弹法,连续来回弹上5遍都根本不用毛巾的。

   记:您是否教导学生在演奏中如何出场?

   米:我经常和他们谈论舞台举止。当我还只是孩子时,我就曾在哈瓦那多次聆听过鲁宾斯坦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多年以后,我又在卡内基音乐厅听他弹奏最后一场钢琴独奏会,从他踏上舞台的那一瞬间起,就充分显示出他独特的魅力与风采。我注意到了他的每个动作。不幸的是,许多学生却忽略了艺术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同样渗透着艺术表演的风采。

尽管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而有的则属外向型,他们在舞台上的举止,要合适于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把自己最亮眼的风采献给观众。表演中,谦逊的态度总是令人心悦的。而那种僵硬的、勉强挤出的笑容是相尴尬的。要经过多次的舞台实践和演练调适,才能从中找出自己最佳的舞台风度。

   记:我听说您对已故的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Cherkassky)的演奏极为赞赏。

   米: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让我从他弹奏出的声音中,感到如此的震撼人心、激动兴奋了。这是一种忘我的陶醉。切尔卡斯基的演奏打破了我以前所学的各种条条框框,而这种演奏的大胆奔放和激情是较适合我的性格特点的。他也是——位踏板法的大师,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对音乐作品给予透彻明晰地阐述:又不致使声音太干。令人奇怪的是,我并不太赞成他在演奏中对每首乐曲的音乐处理与诠释,但他的整场钢琴独奏会都给我留下如此令人激动而难忘的印象。我是去听他演奏,不管他对音乐的理解与揭示如何。在现场听他演奏那种身临其境的、如醉如痴的音乐感受是听唱片录音时所无法相比的。他是堪称空前绝后的优秀钢琴家,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像他那般奏出动人心弦的音乐来。

   我很幸运,在本诺·莫伊谢耶维奇(BennoMoisiewitsch)92岁高龄时,在卡内基音乐厅,听他的独奏会,以及他与乐队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三个作品。我还听到过诺瓦埃斯(Novaes)、赫斯 (Hess)、吉瑟金(Gieseking)、米凯兰杰利(Michelangeli)、霍洛维兹 (Horowitz)在纽约举办的最后钢琴独奏会。令人遗憾的是,我从没听到过拉赫玛尼诺夫、施纳贝尔 (Schnabel)、哈斯基尔(Haskil),以及所罗门和霍夫曼的钢琴独奏会。

   记:您为什么连续担任钢琴比赛的评委?

   米:比赛是个会见伟大音乐家的绝好机会。可以讨论音乐,还能欣赏到其他音乐家对音乐作品的各自独特的阐释与见解。比赛具有好与坏两个方面:为了能获奖,那些赛手们长年累月,年复一年地弹奏同样的作品,学生们忘记了在保留能呈现他们最高质量的钢琴曲目,和选择那些对他们成长有利的钢琴比赛之间保持平衡。

   在比赛中的评选规定如果给

—个评委太多权力,就会产生不公正。我支持采用赞成或反对的投票,而不是计分制。我至少在四场钢琴比赛中,成功地说服他们把计分制改为投票制。

   问题是有的赛手能弹好每首乐曲,却没有任何出色之处的,比那些把一首作品弹得非常精彩而并非每个作品都奸的赛手有更多的获奖机会。对那些从事演奏的钢琴家而言,他们往往专注于最适合他们的曲目。鲁道夫·塞金 (Rud01fSefhn)曾经在卡内基音乐斤:弹奏肖邦练习曲(Op.25),但是这些乐曲听起来完全不像肖邦作品。在钢琴比赛中,他也许会因此而落选。假如布伦德尔(Brendel)弹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也会是同样情况。我非常喜爱听他弹海顿奏鸣曲,但不喜欢听他弹李斯特奏鸣曲。如果布伦德尔在一个钢琴比赛中,只凭他弹奏海顿,我就会对他投赞成票。

   遗憾的是,许多评委只由于某一个作品的解释,而把一名选手除去。我宁肯在一场普通钢琴独奏会里听到一个深刻难忘的弹奏,而不愿去听一个好的独奏会中缺少任何值得回忆的演奏。创造音乐灿烂辉煌的瞬间需要伟大的天才,过多的钢琴比赛埋没了最好人才。

   记:你赞成有关浪漫派曲目的评论吗?

   米:今天我们声称比钢琴前辈知道更多如何理解并演奏浪漫时期的钢琴作品。有时候,我们会惊奇地从录音中听到这些钢琴前辈比我们更加大胆自由地处理和诠释浪漫派音乐作品。而他们是生活在更加接近浪漫时期钢琴家的年代。他们都曾聆听过作曲者本人或者相近的同行们弹奏过这些作品。

   如果我的工作减到好像在教导学生如何保护博物馆文物,我就不会喜欢教课。尽管不能容忍、读谱出错,但我仍大力提倡并推崇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音乐想像力、创造力来演奏作品。

   当老师在为学生的钢琴演奏生涯做各项准备时,我们要牢牢地记住,音乐要鲜活、生动、感人,才能被听众喜闻乐见,才能打动人心

   著者简介:

   迪安·埃尔德(DeanElder)在《钢琴》杂志工作了35年,他曾访谈过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f Rubinstein)、鲁道夫·塞金(Rud01fSerkin)等名人。埃尔德最近已告老还乡,但仍继续着他的教学、表演、写作与音乐评论。 (译自美国音乐杂志《钢琴》2001年9月号

学钢琴要注意练琴方法

  练习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练琴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过程,上课只是对这个过程的检验和指导。因此,对练琴要重视起来,培养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显得犹为重要。现将练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列出来供各位教师和家长参考:

1、练琴随意无计划  

  家长看见孩子在看电视,就催练琴,看见孩子在玩,就催练琴,孩子勉强坐到琴凳上,心里却在想着电视内容,想着玩的内容,不能保证练琴效果。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练琴厌烦起来,一旦家长不在家,孩子就会几天不练琴。解决的办法就是制订计划,对练琴严格要求,每天定时练琴。练琴时间之内必须练琴,练琴时间之外不必练琴,可安排做作业等其它事情。

2、辅导方法不正确  

看见孩子没弹好,“啪”就是一巴掌,或动辄大声训斥,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打骂的教育方法是不和时宜的。在错误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不仅钢琴学不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很难保证,更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完善与健康成长。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其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都有限,刚学会的东西,一出门可能就会忘记,所以必须辅导,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可找陪练老师辅导,不能不管不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增加,可逐渐脱离。

3、把练习看成简单重复  

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完整地练,难点便不能很好地解决。每次总喜欢从头练,结果,前面的越来越流畅,后面的依旧不熟练。练琴要注重解决难点,对难点应采取分手,分段,慢练,多练的方法。难点练好了,也就意味着练习的成功。对于有一定程度的学生,这是练琴方面最常见的问题。

4、长时间连续练琴    

长时间连续练琴的结果是,第一个小时出效果,第二个小时没效果,第三个小时出差错。对于长时间的练琴,中间必须休息。

5、疲劳状态下练琴  

有的学生习惯在做完功课后非常疲劳的状态下练琴,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虑在早上安排练琴,早上练琴比晚上练琴效率要高。

6、嘈杂的环境中练琴

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在一旁练琴,或其它嘈杂环境,都要影响练琴效果。

7、假期练琴的问题

在寒、暑假,由于学生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破,很容易散漫起来。寒、暑假正是钢琴进步的好时机,家长要注意重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睡懒觉,避免玩“疯”。

各年龄段每天练琴时间可参考以下标准:4—6岁:30—60分钟;6—8岁:60—120分钟;8—10岁:90—180分钟,10岁以上:120分钟以上。平时学习紧张时练琴可以适当减少,寒暑假适当增加。

总之,能否很好地练琴直接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进步,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注:欢迎王教授来到星夜村与大家一起交流,王教授是河南大学音乐系毕业,副教授,河南省文化厅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多次在《钢琴艺术》上发表文章,在钢琴教育界有较大影响。

用什么方法让孩子继续练琴  

“如果孩子弹琴弹得好就得到表扬,弹不好就会挨打,那么钢琴这个原本美好的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分裂而混乱的。”

  问:我的女儿6岁,从4岁开始弹钢琴。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她练琴比较主动,我们也常表扬她。可随着曲调的难度加大,她越来越不愿意练琴。只要跟她说练琴的时间到了,她就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有时候弹得不好,只要我一说她,她就开始掉眼泪,甚至干脆就不弹了。为这事,我们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哄也哄过,但都没什么效果。问起周围的朋友,都说练琴是个苦差事,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没因为练琴挨过骂的。请问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自觉地坚持下去?

  讲在前面的故事

  火圈的那边有小鱼

  海洋馆里的驯兽员在训练海豹钻火圈的时候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海豹前面摆一个火圈,用手中的教鞭敲打地面,命令海豹往过跳。每次当它跳过去时,就会给它一条小鱼吃。但是如果它跳不过去呢?驯兽员真的会打它吗?不打,从来就不会打!

  驯兽员说,假设我因为叫它钻火圈而打了它,它就永远不会跳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挨了打,它就会把钻火圈这件事和痛苦的体验连在一起。

  一个是钻火圈有可能会挨打,另一个是钻过火圈去就会吃到鱼,哪种情况会让它更愿意去钻呢?当然是能吃到小鱼的情况!

  回应

  要让一个孩子喜欢弹琴的唯一办法就是,当他弹琴的时候,整个家庭呈现出分享、喜悦的气氛。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弹琴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开心,你的琴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我们若想让孩子坚持做某件事,就一定要从中找到积极的层面。比如想让孩子学习好,在他学习的时候,就要让整个家里呈现出令人感到舒服的氛围。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去上学,老师常常批评他,同学都瞧不起他,他会怎样?他会害怕,进学校腿就打颤。但是,如果老师特喜欢他,把他当成一个宝,同学也把他当成一个学习的榜样。他又会怎样?他上学的时候一定会箭步如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家长,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站在旁边:“你坐端正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斜着?”“你写字的姿势为什么不能端正一点儿?”“看你,作业还没写完就想着玩,你就不能专心一点儿?!”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停地被父母说来说去,满耳朵灌的都是负面的评价,他是不可能有一个喜欢学习、自觉学习的好心情的。弹琴也一样,如果我们总去说你这儿弹得不好,那儿弹得不对,你怎么一点儿长进也没有,孩子只会离钢琴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不要老关注孩子弹得不好的地方,而应该强调孩子弹琴给大家带来的享受。

  当然,所谓积极的态度,也不见得是多夸奖。无条件的夸奖,只适用于孩子5岁以前。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说:“宝贝,你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公主。”“看,我的儿子是天下最英俊的小帅哥。”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是非觉察的能力,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此时的夸奖对鼓励孩子积极的行为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他要接受社会概念的调整,更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候如果还是过度地夸奖,孩子会产生疑惑,如果再大一些,他甚至会反驳你:“你瞎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好!”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一点,以为夸奖是万能药,但实际上,这一招用着用着就不灵了。

  其实,让孩子有快乐的体验,除了口头的夸奖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哪怕是给他端去一杯牛奶。

  另一个需要强调的就是,表扬的另一方并不一定对应着惩罚。孩子每次弹琴的时候,我们表现得很开心,但是他不弹的时候,我们也不要说什么。总之,不在弹琴的问题上处罚他。如果他弹得好,你就表扬他,弹不好就打他,他内心就会产生混乱,钢琴在他心里面是分裂的。这样,在弹琴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和创意就会被压抑。

钢琴教师语录

钢琴教师语录[分享]

著名钢琴演奏家兼教师塞波克(Gyorgy Sebok)在教学中有不少妙语,对于音乐演奏,他说:

“作曲家就是你的老板。”

“你不能现在演奏,过后才用脑子。”

“演奏八度时,手指要站稳,手腕要灵活。”

“对一段音乐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尺度,比如说你经过一个国家,可以坐飞机,可以开车,也可以步行,这就不一样。”

“对于作曲家,他说:

“舒曼的作品应该被演奏得更有意思。没人能像舒曼那样写作C大调,在我看来,C大调就像一道白光,就像是七彩阳光汇于一白。C大调对舒曼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调性。”

“巴赫从来不是烛火,他是熊熊的烈焰。要思考并练熟巴赫的对位,找到旋律之间的联系,看到音与音之间是如何互相呼应的。要是它们之间不是那么丝丝入扣,那你就可以自由一点。你也必须考虑这些音与音之间的呼应,不但要把主题,而且要把这个主题与别的音之间的呼应弹出来。”

“李斯特带来了新音乐,好象使乐器和人的身体都增加了新的官能。他说从肩膀开始指挥手指,我要更进一步说从整个身体开始指挥肩膀。李斯特的音乐语言不象贝多芬那样具有革命性,但却是新的语言。他不仅是个匈牙利人,更是个欧洲人、地球人,也许还接近于是一个意大利人。”

“在贝多芬的慢乐章里,我感到他在向上帝祷告,在巴赫那里我就没有这个感觉。要是你了解贝多芬,就会觉得他有悖人情。贝多芬是个好人,但却憎恨别人,这一点很重要,不然我们就要把他奏成怒声吼叫的贝多芬了。”

“肖邦是个喜欢在音符与音符之间飞来飞去的作曲家。”(秦冉)  

别让钢琴再失声--谈《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练习

   钢琴是一种非常具有灵性的乐器,你怎样对它,他便怎样待你,你用什么洋的方法去演奏它,它便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回报你。正如匈牙利钢琴教育家约瑟夫。迦特所说:“钢琴对那些善于对待他的人来说,是一种奇妙的乐器。”目前我国从事钢琴教学的人越来越多,学琴也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事情。钢琴教育事业正蓬勃向上地发展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克服自身不足改善种种不良倾向的过程中完善的。本文就学生在哈农练指法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作一点分析,并与大家共同探讨。

  哈农在这本60首练习曲的第一条前只写下了“高高地并正确地抬起手指,每个音都要弹的很清楚”这样一句话,至于怎样高高地抬起手指,用什么力量来把音弹得清楚没有更细致明细的解释,只能让读者积极地参悟。

  目前,不少学生在练习时,不能掌握其正确的动作要领,不明确钢琴演奏的动力来源,以致使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圆润饱满,缺乏表现力,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对其演奏有所帮助,反而使学生在错误的演奏中养成的习惯越来越顽固,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前臂及手掌上下颠波动作太多,有些学生甚至一音一个上下动作。练习者把上下颠波动作作为钢琴演奏的动力来源。这样奏出的声音失真,音头太重,甚至嘶哑,就象竖笛演奏者超吹时的刺耳音响,或象小提琴演奏者把琴弓过分用力地压向琴弦发出的嘶哑声,这样的演奏远远达不到一定快的速度,甚至还会使演奏者为追求速度而导致大臂及前臂肌肉痉挛,更甚者会使一些学生终生不能再演奏钢琴。

   二、是关节打不开,手指抬不够高,立不起来,手指下键时速度不够快,手掌缺少支撑,指尖粘连(尤其是三、四指之间)手掌运动肌肉不能及时得到放松。因此弹出的声音,缺少颗粒感,缺少表现力。

三、是学生心理紧张,不少教师及学生认为哈农钢琴练指法只是为学生解决钢琴演奏技术的,因此为追求速度而练哈农,为追求手指独立而练哈农。这样使得学生为追求速度而造成肌肉紧张;不考虑方法的优劣而盲目地练习,失去了哈农练习曲的多方面价值。(哈农可以强化学生的音程听辩,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

上述现象在众多的琴童身上存在着,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的演奏苍白,琴声粗糙,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因此练指发的练习应首先解决演奏方法的问题,解除心理上的恐惧做到心理上与生理上的“松弛”使学生在奏出优美声音时提高其练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术水平,为琴童的美好未来着想。

笔者认为,从哈农练指发中获得钢琴技术的提高,首先应解决的是手臂的自然 起落,连奏时在连奏的开始音将手臂从高处落下,将手臂的重量传至要演奏的手指,连奏的最后一音时手臂抬起,连奏中手背、手腕、手臂应克服上下颠簸的动作,时前臂手腕手背随音乐的起伏而左右平移。非连奏单音应有一次手臂落下抬起的动作。演奏中掌关节尽量打开,时手指高高抬起,以掌关节为轴快速的落下,即从掌关节出发的抬起和降落的手指挥动。让每一个动作简单而干练,稳健而又踏实(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抓键”)没有多余的动作,演奏动作尽量做到即省又准确。这样获得的声音圆润饱满,生动而又有表现力,不至于使声音过于拖沓,指尖粘连而出现不协和音。不少学生在演奏时不仅让人听到那些不干净的钢琴声,更能听见手指触键、琴键与键盘底部相接触,击弦机顶杆与小槌接触发出的撞击声(即上方泛音)这就是触键动作不正确、不干练、下键速度不够造成的。

其次,应使练习者不断体会动作与声音的关系,提高学习者耳朵的灵敏性和对手的动作的控制能力。这就要求施教者本身有较高的演奏水平,能正确地为学生做出示范,并能正确地分解其动作,使学生不仅能模仿其动作,还能领悟动作与声音的关系,使之较快的把握演奏技术。

  三、哈农不仅是训练学生动作的练习,它虽然属于解决钢琴技术困难而写下的练习曲集,但它同时也能使练习者得到钢琴表现,音程听辩、钢琴音乐思维、学生意志力、创造性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因此辅导学生练习哈农练指法,不仅要求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以长远的眼光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素质,以期获得更多的训练价值。

孩子学琴的方式方法最重要

从我们幼儿园20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其实钢琴的教育并不是要培养钢琴天才,而是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通过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把他们培养成健康、向上、坚韧、耐心、自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我们会提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每个礼拜一次的班级表演;每个月的年级123音乐活动;每个学期到剧院(少年宫或者逸夫舞台)的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加强了,相互交往能力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力、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也会提高。

  通常来说,我们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一点是明确的:不要横向比较,不要动不动就说“谁谁比你弹得好”,而应该让孩子跟自己赛跑。只要孩子昨天比前天弹得好、今天比较昨天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鼓励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有自信,有向上的冲劲。

  家庭音乐教育相对于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形式而言有一定的优势。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家园互动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般我们会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主渠道,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条件,了解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措施。另外我们还会向家长开放音乐教学活动、举办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和开展有关家庭音乐教育方面的调查研究等活动来使家园同步。一方面可以与老师沟通,一方面使得家园教育一致。

  忠告:

 要求不能过高。有的家长提出不符合孩子发展的要求,采取的教育方法超过孩子可接受的范围,这种策略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还可能压抑孩子的个性。

  过程不能过急。有的家长比较注重钢琴学习的结果,认为技能的训练相当重要,考级变成了衡量好坏的指标,一味地给孩子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会让孩子对音乐感觉乏味。家长应该变训斥为鼓励,变陪练为支持,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将技能训练和兴趣的培养结合。

“让孩子们在领悟中练琴”

———瑞典钢琴大师拉茨·哈格兰德与甬城琴童面对面

  中国宁波网讯 本报记者王路

   “孩子几岁可以练钢琴?”“每天练琴时间要多长?”前天下午,瑞典国家歌德堡交响乐团首席钢琴师拉茨·哈格兰德在宁波逸夫剧院,与甬城青少年钢琴爱好者同坐一席,交流了钢琴技巧。

   拉茨·哈格兰德是欧洲乃至世界乐坛闪耀的明星,当天虽然下着雨,可剧院里还是赶来了百余名家长学生,能与拉茨·哈格兰德这位国际大师面对面交流,令他们分外兴奋。

   拉茨·哈格兰德耐心地一一回答了问题。他告诉宁波琴童:在瑞典也有许多孩子学钢琴,想要学好琴,不但需要练琴,还要多看现场的表演,如演唱会、歌剧、芭蕾和其他乐器的演奏会,这能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领悟力。大师认为,对孩子来说钢琴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等级考试与陶冶情操同样重要,通过考试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更应该通过学琴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孩子领悟学琴真正的快乐。大师还透露一个秘密,他自己是从7岁才开始学琴的,中国的家长没必要让孩子太小就开始学琴,当然不能太迟,因为学钢琴就像学芭蕾,太迟了肢体就不够灵活。

  不过,拉茨·哈格兰德表示:他反对让孩子每天练琴时间太长。他说:“孩子有许多其他的爱好,如足球、流行音乐,我们不能抹杀他们的天性,强制他们坐在钢琴前。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玩的时间,而且,我认为学琴应该是充满领悟的,而不是机械的。”拉茨·哈格兰德甚至让自己的学生学练小提琴、小号等其他乐器,“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拉茨·哈格兰德还告诉一名正在为学业和练琴时间冲突而苦恼的学生:在瑞典,琴童有一种解决办法是在假期举行专题课程班。每到假期,瑞典的孩子会到较好的音乐厅,听最好的钢琴教师的课。在欧洲他本人就讲授过很多这类课。通过集中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日常时间的不足。

   当天,海曙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郑安琪、中泰职校的韩等几位宁波学生,还现场弹了几段乐曲,请拉茨·哈格兰德指正。大师非常亲切,为了讲清一段乐曲的弹奏方法,大师一个音一个音弹给孩子听,还不厌其烦地重复好几遍。大师高度赞扬了宁波琴童的能力,他表示当天弹琴的几个孩子都很出色,无论是节奏还是对音乐的领悟力,都很棒。

如何上好钢琴课

钢琴教师在音乐教育的一切阶段都在教音乐和演奏技能,但是有时人忽视内容、艺术构思和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去注意主要的东西,而把所以的问题归结为狭义的技巧问题。

涅高兹总骄傲地自称为音乐教师。这里有很深的意思。应当教音乐,应该向学生介绍美好和独特的音乐境界,使学生完全理解音乐的意思、语言和手段。

有的学生一开始弹得不好,教师听到错误往往很难克制自己不去打断学生的演奏!但是一定要把一切都听完,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意图和找到每个学生的演奏必定会有的一些可贵和独特的东西。由于个人天赋有差别,有时他(她)对全曲或个别部分的突然很有意思的处理,是直觉的、与众不同的、甚至与传统处理相反的神来之笔。有的虽然学生不大有才能,但他任会有独特的精彩的东西闪现,这是必须加以珍视的。教师应当发现这些,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教师听学生第一遍弹奏时可以看出缺点和考虑纠正的方法。要暗自决定:怎样把学生演奏中好的东西巩固下来,并怎样使其和教师认为应该有的东西结合起来,主流是什么,首先应当使学生注意什么,以及许多“什么”和“怎样”。

听完远非完美的、激动的、结结巴巴的演奏后,应当尽量鼓励学生,抓住一星半点的地方加以夸奖。如果演奏实在没有什么可夸奖的,那也可以夸夸他用了功。

不用说,教师应当严格要求,但是夸奖这个心理上的教育方法有很大作用。

最平凡的学生上台都应该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弹得好。当然,一切是相对的,适合学生甲的东西不一定适合程度较深,更有才能的学生乙。但是,学习差的学生在尽力而为后也应当在太上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能有把握地、愉快地给观众演奏。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无拘无束、心安理得,才能实现构想。自信心会产生把握,否则是不能上台的。

不能贬低学生,嘲笑他的无能,用气愤的口吻对他的演奏表示不满。学生十分相信自己的老师,老师的意见可以使学生振作起来,也可以扼杀他的灵感、自信心和练琴的愿望。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听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最主要的东西——音乐的基本内容、音乐的意思和形象。

应当特别注意速度,这个问题很重要。教师应教导学生:弹得快并不等于弹得好。速度是相对的。大师们极其均匀清晰、有节奏、速度沉者的演奏常使我们大为惊奇,而学生结结巴巴但很快的演奏听起来似乎很慢。不是要弹得快而是要弹得好,技术的美往往由于速度太快而显不出来。他所以弹得不够清晰、均匀、轻巧,是因为他用的速度在目前是他力所不能及的技术、技巧与音乐内容的关系,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钢琴弹奏技术主要是指:人的肢体经过训练后所具备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构成乐曲乐音的能力。

人的肢体是一个整体。任何技术,首先都要从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

由于整体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弹奏技术又可划分为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等。其实人的双腿、臀部、腰部、上半身,总之,全身所有部位,都有适应弹奏需要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部位在技术训练中所占比重较小甚至不必特别训练,有时不被注意。但不等于这些部分可以游离于弹奏技术整体之外。

技术,是一种能力。能力,可概括为局部的灵敏、灵活、独立、力量、速度、反应及对所有这些方面的控制自如。整体上,则是完美协调、配合的关系。

大量的技术练习,都是训练、提高这些能力的。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看,尚不涉及技巧、艺术内容这些方面。

为什么老师经常不让用踏板?

  有这样几种情况,老师会不让学生用踏板:

(1)、有的乐曲,如巴赫的作品,历来就有主张用踏板和反对用踏板的两种观点。主张用,认为任何钢琴曲都可以使用踏板,只是多用、少用、如何使用的问题。反对用的,是基于担心巴赫复调音乐的风格受到损害。有这个背景,自然就有了不让学生使用踏板的理由。

(2)、踏板既有美妙的作用,也有“导致混乱”的危险。当出现这种危险时,老师就会在某一阶段不让学生踩踏板。

(3)、有的学生手指工夫、能力不够,于是用踏板来遮盖这些缺点。手不行,脚更忙。但这只能“越忙越乱”。这时,就要让脚休息,把手的事先作好。

(4)、必须使用踏板的乐曲,有时也需要暂时先不用,先把手指的事做到尽可能的完善,为使用踏板打好基础。

学新课时,应不应该请老师先给弹一遍?

  应当。其实,不用请,老师也会乐于在上课新时给学生先弹一遍的。这样,学生会事先对作品的性质、特点有个总的印象,就可以在回去练习时有个目标、方向,少走弯路。这在业余教学当中尤为必要。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老师故意不先弹给学生听。那是为了考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经老师的师范而又能自己做得基本正确,应当说,这是理想状态。

   所以,学新课,老师先弹或不弹给学生听,还上要视教学的具体需要而定。

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练琴效果好?

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注意到了,练琴的效果就会好:

(1)、时间上,每天都要有最低限度时间量的保证。许多技术,没有磨练过程是掌握不了的。磨练,就要时间。幼小孩子,乃里较小,每次练习可稍短些。但两三次合起来,每天总要在一小时以上。

(2)、练习动作时,务必同时练习耳朵和头脑。耳朵时刻要注意听,检验对弹出的声音是否满意。脑子要时刻指挥、调整参与行动的身体部位。这就是精神集中。

(3)、练习的目的要明确。练习,是把自己不会的东西练会,把老师指出的和自己感觉到的缺点改正过来。究竟要练会什么?缺点,错误是什么?都要非常清楚、明确、具体。

(4)、弄清目的之后,每次联系都要至少解决一个问题。退一步,也要至少在解决一个问题上有进展。这就是有效的练习。

有的问题,要抓住不放。不练好,不罢手。要趁热打铁。好象做饭,要一次做熟。

(5)、要讲究质量,不求数量,宁可内容少些,但要质量高些。弹不了整首,先弹半首,或一小段,或一句,或一个音型片断。弹不了两只手就弹一这手。但每练一点就要提高质量,积少成多,终究会练好全曲。

   总之,切忌练一天,停两天;耳朵不听,脑子不想;没有目的,为弹而弹;不计效果,只凑时间;在即将成功之时,却退下来,已经要做熟的饭,却提前关了火,只好下次重新点火;不讲质量,泛泛地一遍一遍从头到尾的过。

弹熟了的乐曲,只要错了一个音就下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克服?

   原因有三种。

   一种是弹错的那个音,恰好是个关键音。从弹奏技术上讲,每首乐曲都有几处的音,对前后的衔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关键音。关键音有时是弹奏技术上的困难点,有时也不一定是。这个点顺利通过了,后面就信手而出了。而关键音一旦出错,前后就衔接不上了。

   另一种是练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弹奏动作整体连贯的“线路”。一首乐曲,从涕泣双手弹出第一拍上的音,到最后结束时收回双手,这中间的手、腕、臂甚至全身的全部相关动作,都应该以最合理的方式连续起来,在联系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相对固定的多做路线。当这条线路没有形成或没有固定时,一旦有错,就要“断线”。

   第三种是学生平时练琴总是比较准确的,故一旦偶尔弄错了个音,对他是很以外的。对这突然的错误,以为毫无思想准备而措手不及,乃至中断整个思路。

针对上面三种情况,就要在练琴时给予困难点、关键音以特殊的重视。弹奏中要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这些“要害”处,力求不出错。同时,要注意将那条合理而又连贯的动作“线路”稳固起来。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错音而“全军覆没”。

当我们给来势回课,或参加表演,或为别人弹奏时,能够一个音不错自然是好事,但也不要把偶尔出现的袼褙错音看得过重,只要把握住关键处,沿着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整体动作线路走下去,一两个错音无关大局。

如何避免在练琴中重复错误?

   的确,在宝贵的练琴时间里不断重复错误,这是最“亏”不过的了。

   有的学生改正错误可能快些,有的则很费力,非再用上比重复错误所用的更多的时间不可。个别学生“巩固”下来的错误,甚至长期改不掉。

   想避免重复错误,就要知道有错。

   从学生方面说,要细心读谱,要养成初读新谱时布点反问自己“是不是有错”的习惯,要学会逐音逐项(音准、升降号还原号、节拍、指法、连线等)检查有无错误。

   从老师方面说,留新课时,最好事先预见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的地方。对有的学生,这还不够,最好让他(教他)当场弹对可能出错的片段,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才不至于回去有弄错了。

   在每一次回新课时,教师要将学生仍然出现的(即已经“发芽”了的)错误,尽可能全部“迁灭”,以免错误的幼芽长大。

什么叫“错误顽固症”?怎样克服?

  当学生弹了一个错音用了错了一个指法,或者其他什么错误,经老师多次纠正仍然改正不过来,就叫“错误顽固症”。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处识谱、练习时就看错了、弹错了。而后又经过了较多的重复。先入为主的优势,加上不断重复,错误被巩固下来,形成“顽症”。

   克服的方法是,用较慢的速度(以便集中注意力)正确地弹奏,用比错弹时多得多的次数反复练习,然后从出错地方前头的某处连过来,反复重复,直到彻底消除错弹的痕迹并巩固正确的弹奏为止。

   有的学生,以为练琴时从错误到正确也像做算术题一样,前几次错了,这一次得数对了就无须在做了。岂不知,练琴时弹错了多次才弹对了一次,这一次是靠不住的。这一次才是练琴的真正开始,而且要用比弹错次数多多少倍的次数重复正确的弹奏。


阅读244
分享